<b id="byqy4"><small id="byqy4"><dl id="byqy4"></dl></small></b>

    1. 陸河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

      <b id="byqy4"><small id="byqy4"><dl id="byqy4"></dl></small></b>

      1.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
        • 2022-06-17 17:15
        • 來源: 本網
        • 發布機構:
        • 【字體:    

          政 府 工 作 報 告

          ——2022年6月14日在陸河縣第九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縣長  程永東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縣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21年和今年以來工作回顧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勝利召開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

          2021年也是陸河改革發展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省“1+1+9”和市“三五三”工作部署,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統籌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緊盯經濟和平安“兩張報表”,堅定不移推進綠色高質量發展,以新擔當新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首次突破百億大關,達到100.77億元,同比增長10.9%。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3億元,增長13.9%。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38元,增長10.8%。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堅持用心用情用力為民辦實事,不斷補齊民生短板。持續加大民生領域財力投入,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全縣重點民生支出占比89.68%。疫情防控嚴密防線不斷扎牢。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嚴格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各項措施,不斷提升應急處置能力。截至目前,日均核酸檢測能力8000管,全人群全程疫苗接種覆蓋率89.06%。醫療衛生基礎設施日益完善。醫共體建設持續推進,婦幼保健院遷建、精神??漆t院、傳染病醫院等項目加快建設。成立全市衛生系統首個“博士流動工作室”。居民就業更加充分更有保障。認真落實省“促進就業九條”3.0版,全年新增城鎮就業4006人,轉移就業4806人,幫助企業解決用工1203人。培訓“粵菜師傅”1639人次、“南粵家政”1353人次。啟用創業孵化基地。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網不斷織密?;就瓿杀徽鞯剞r民養老保障留存資金分配工作,辦實辦好困擾農民多年的揪心事,解決了遺留多年的歷史問題。完成農村削坡建房風險點整治123處、在冊地質災害隱患點治理33處。城鄉居民醫保住院報銷比例提高10%。建成“幸福食堂”46家。農村低保、特困人員供養、臨時救助等底線民生保障水平持續鞏固。推動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企業職工養老、醫療、失業保險。教育事業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新建鄉鎮公立幼兒園2所,增加學前教育學位660個,學前教育“5080”成果不斷鞏固。新改擴建義務教育學校4所,增加基礎教育學位800個,基礎教育事業水平不斷提升?!翱h管校聘”深入實施?!半p減”工作落地落實。新能源技工學校建設、職業技術學校擴建加快推進。文體事業持續發展。鎮村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加快建設,打造市級以上文明實踐場所28個。建成縣圖書館分館3個、服務點9個。

          二是堅持穩產提質育新優能,不斷鞏固產業發展基礎。搶抓省市重大發展戰略機遇,育主體、搭平臺、引項目、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更加堅實。市場主體培育壯大。全面落實各項惠企政策,培育入庫“四上”企業26家,完成“個轉企”172家,各類市場主體增至1.83萬戶。高新區發展成績喜人。不斷推進“萬畝千億”產業平臺建設,投入資金2.04億元用于完善基礎設施,全年完成工業投資8.02億元,新落地項目12個,新投產項目9個,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80.12億元。招商引資成果豐碩。成功舉辦鄉村文旅暨民宿產業招商推介大會、廣州招商引資推介會,全年累計引進超億元產業項目29個,總投資額141.82億元。項目建設勢頭強勁。深化落實“1+5+X”工作協調機制,60宗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65.57億元。產業多元支撐體系逐步構建。金融、商貿、物流、農村電商、人力資源等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引進總部經濟企業6家。實現旅游收入4.2億元。

          三是堅持統籌聯動推進,不斷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堅持以人為本,建管并重,城鄉一體化發展水平明顯提升。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全面打響綜合交通大會戰,累計投入資金9.97億元。完成道路升級改造5條、危橋改造24座。新建農村污水管網73公里,污水收集管網覆蓋率進一步提高。加快電網優化改造,新建和改造10千伏線路14條,新增和改造中壓線路93千米。建設5G基站202個。完成水庫除險加固工程6宗。城鄉面貌更加靚麗。打通建設路豐田段、河東路、螺河東路、集僑街等“瓶頸路”,讓原來狹窄擁擠的“堵心路”變成寬敞通暢的“舒心路”,縣城“毛細血管”得到進一步疏通。陽光車行、歲寶賓館、日昇珠寶廠等“三舊”改造基本完成,螺溪、河口、新田、上護鎮圩改造加快推進并取得初步成效。梅園公路獲評2021年度省“十大最美農村路”,農村公路“路長制”考核獲全市第一。城鄉管理更加精細。國家衛生縣城創建成果持續鞏固,水唇鎮、上護鎮獲評“廣東省衛生鎮”。全面啟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不斷健全完善垃圾分類體系,重拳整治交通違法、違規占道經營、泥頭車遺撒等亂象。加大“兩違”打擊力度,拆除違法建筑面積58851平方米。

          四是堅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不斷提高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堅持鞏固基礎、突出特色,農業強縣建設步伐加快。糧食安全保障有力。出臺促春耕保供應十條工作措施,撂荒地復耕復種1283畝,新增高標準農田5000畝,墾造水田561畝,完成補充耕地整改11554畝。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實現“雙增”。脫貧攻堅成果不斷鞏固。扎實開展駐鎮幫鎮扶村工作,加強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動態監測,全部落實兜底保障。農業產業提質增效。積極培育新型農業主體,新增省級龍頭企業1家、家庭農場3家。推進省級青梅產業園、市級茶葉產業園建設。特色品牌進一步打響,清綠農業科技青梅制品被列為汕尾市名牌產品,陸河單叢茶榮獲“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稱號。成功舉辦2021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暨鄉村振興示范帶成果展,期間銷售額超400萬元。鄉村建設提檔升級。聚焦“八個美麗”,實施“九大攻堅”行動,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村風貌進一步提升。投入5.67億元用于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打造沿途景觀節點和展館172個、達到干凈整潔村標準自然村610個,升級改造“四小園”856個,完成沿線道路綠化16萬平方米、道路瀝青化44.2公里。南部示范帶入選“廣東美麗鄉村精品線路”。螺溪鎮在全省第二屆“鄉村振興大擂臺”活動中獲得“十強鎮”稱號和“鄉村風貌提升示范帶”獎。我縣成功競爭入選國家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獲得中央補助資金8000萬元。

          五是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不斷推進美麗陸河建設邁出新步伐。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大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力度。堅決抓好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問題整改。聚焦大氣、水、土壤等重點領域持續攻堅。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超98%。嚴格落實“河(庫)長制”,全縣40條主要河流、83宗水庫實現常態化巡查管理。水源水質指標保持全省前列。開展凈土減廢行動。建立“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生態保護修復深入實施。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城市、省園林城市加快創建。森林覆蓋率73.04%。完成高質量水源林造林6038畝、省級森林碳匯林撫育23477畝、大徑材培育4167畝。綠色低碳發展有序推進。深入探索生態產品價值轉換路徑和通道,在粵東西北地區率先發布縣域GEP核算成果。推動消費方式綠色轉型,大力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六是堅持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不斷激活發展新動能。認真落實中央、省、市和縣委改革部署要求,重點領域改革落地見效,發展動力活力進一步增強。縱深推進農村綜合改革。不斷深化“三塊地”改革,累計流轉土地2萬多畝。完成農村“房地一體”確權發證27973宗,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所有權發證4宗。穩慎推進宅基地制度改革工作,完成全縣117個村基礎數據調查,制定出臺各類制度規定6項,審批宅基地414宗、面積78.12畝?;就瓿赊r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超額完成72個村組股改工作,量化資產6658萬元。成立全市首家“農村產權交易服務中心”,實現農村產權流轉交易“一站式服務”,完成交易25宗、3719萬元。穩步推進農村金融改革,積極推行“整村授信”和“整社授信”模式,預授信金額4.9億元。先行先試“農民資產授托代管融資”模式。政務環境不斷優化。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推動“六個通辦”,政務服務水平持續提升,實現“依申請+公共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99.81%,全流程網辦率92.19%。加快“數字政府”建設,電子證照開通率全市第一。推進“無證明城市”創建。率先實現綜治視聯網接入電子政務外網和鎮級服務大廳“一網通辦”。完成8家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革工作。

          七是堅持深入推進平安陸河建設,不斷提升群眾安全感。統籌發展與安全,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平安建設工作取得扎實成效。基層治理體系不斷完善。創新城鄉社區治理改革試點工作走向深入,“智慧社區”“矛盾調處中心”“信訪超市”“網格黨支部”建設扎實推進?!懊袂榈貓D”實現常態化運行管理,“田字型”基層社會治理體系不斷健全,“5+X”聯調機制持續完善,“五治一體”基層治理模式初步形成,東坑鎮共光村獲評“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社會大局保持平安穩定。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扎實開展“全國禁毒示范城市”創建,高壓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耙淮逡惠o警”工作機制進一步健全。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統籌推進消防、道路交通、燃氣等領域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森林防滅火和三防能力建設不斷強化。質量強縣、食品安全示范縣建設穩步推進。全年重特大安全事故“零發生”。

          此外,全縣國防動員、雙擁共建、外事僑務、港澳臺、審計、統計、宣傳、供銷、氣象、民族、宗教、信訪、人防、打私、地方志、工會、婦女兒童、共青團、老區促進、殘疾人、老干部等工作進一步加強。

          各位代表!2021年,我們持續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隆重舉辦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活動,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馳而不息糾治“四風”,政府系統工作作風持續轉變。堅持常態化過緊日子,堅定不移正風肅紀反腐,廉潔政府建設不斷加強。自覺接受人大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30件、政協提案64件。

          今年以來,我們繼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論述精神,緊緊圍繞黨中央“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明確要求和省市縣工作部署,堅持實干當先、奮勇爭先,以“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要沖刺”的精氣神,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更實舉措、更大力度,抓好各項工作。始終保持高度警惕,把嚴密防范疫情輸入、提升應急處置能力、落實常態化防控措施作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實現“零感染”“零確診”,牢牢守住了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防線。堅決扛起穩住經濟基本盤政治責任,積極落實助企紓困解難政策,有力推動復工復產提速擴面,快速有序推進陸河大道北延等重點項目,不誤農時抓好春耕生產確保糧食安全,成功申報油柑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一季度全縣GDP實現20.64億元,同比增長6.9%,經濟保持運行在合理區間。以黨的二十大安保維穩為主線,扎實做好基層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常態化掃黑除惡、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森林防火、防洪防汛等工作,社會大局持續平安穩定。

          各位代表!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最根本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關心關懷,彰顯了縣委的正確領導,離不開縣人大、縣政協的鼎力支持,飽含著全縣廣大干部群眾的辛勤汗水,凝聚了社會各界的智慧和力量。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人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離退休老同志、駐陸部隊、武警官兵、各人民團體和所有關心、支持、參與陸河建設發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前進中的困難和挑戰。一是縣域經濟發展不充分問題突出,經濟總量仍然較小。二是產業發展層級低,工業經濟基礎較差、占比不高,農村集體經濟整體薄弱,現代服務業發展內生動力不足,財政收支矛盾突出。三是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與人民群眾期待還有一定差距。四是社會民生事業還存在一些短板弱項,公共服務水平亟需提升,教育、衛生醫療等事業發展任重道遠。五是營商環境比較優勢欠缺,對標最高最好最優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六是部分干部思想觀念、作風干勁還不能完全適應新時代高質量發展要求,行政效能有待進一步提升。七是今年以來一些超預期突發因素對宏觀經濟運行造成了沖擊,我縣部分指標回落較多,增速有所放緩,穩住經濟基本盤壓力加大。

          今年主要目標和下一階段工作安排

          2022年下半年,我們將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做好接下來各項工作,意義非凡、責任重大,我們要始終以“趕考”的姿態,樹立新形象、展現新作為、考出好成績??傮w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堅決落實黨中央“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明確要求,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全力保持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國泰民安的社會環境、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持續深化落實省“1+1+9”、市“3+6”和縣第九次黨代會工作部署,緊盯經濟和平安“兩張報表”,打好“七張牌”,發揮“五大優勢”,實現“四個突破”,全力建設綠色高質量發展示范縣。

          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力爭增長7%以上;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圍繞上述目標,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聚焦發展第一要務,著力推進產業興縣,筑牢經濟發展新底板

          持續加強招商引資。堅持把高質量招商引資作為推動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突破口。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樹立專業化、市場化思維,圍繞主導產業,精細開展延鏈補鏈強鏈招商。轉變招商引資理念,堅持強基興縣、富民興村、未來新興產業一起招,堅持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相結合。健全招商引資機制。完善縣領導掛帥包干、協調推進等工作機制,加強項目資金到位率、財稅就業貢獻率等指標考核,用好招商引資優惠激勵政策。強化招商引資隊伍建設。力爭全年引進超億元產業項目34個以上,完成投資額170億元以上。

          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持續加大產業培育力度,積極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圍繞新能源新材料、建筑裝飾、機械設備制造等,引進產業鏈上下游關聯企業,推動形成“龍頭帶動、鏈式發展”的工業發展格局,力爭新增規上工業企業4家以上,完成工業投資12.6億元以上。大力發展鎮域經濟,引進培育服裝制造、電子制造、食品加工等勞動密集型產業。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推進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全力創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推動陸河冷鏈物流中心、電商產業園建設。引進文旅龍頭企業,不斷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力爭再打造一批A級景區。

          打造高能級產業平臺。以省市推進“萬畝千億”產業大平臺建設為契機,提升高新區產業平臺承載能力,全年完成土地收儲1500畝以上,做好擴展區規劃建設。進一步優化高新區規劃布局,計劃投入資金2.3億元以上用于道路、消防、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步完善生活配套設施和物流基礎設施,促進產城融合發展。

          大力推動項目建設。樹牢“項目為王”理念,深化落實重點項目“1+5+X”協調工作機制,強化跟蹤服務和協調督辦。圍繞“前期項目抓深入、新建項目早開工、在建項目出形象、完工項目圈句號、投產項目抓達產”的工作要求,不斷提高項目開工率、竣工率、投產率和達產率。加快推進比亞迪綜合試車場、抽水蓄能電站等59宗重點項目建設,力爭完成年度投資52.68億元,建成投產項目4個。

          二、聚焦扎實推進共同富裕,著力鄉村全面振興,譜寫美麗鄉村新篇章

          千方百計保糧食安全。嚴守耕地保護紅線,確保糧食播種面積和糧食產量只增不減。全面完成存量撂荒地復耕復種任務,建成高標準農田4480畝。實施種業翻身仗攻堅行動,加快良種推廣和成果轉化,強化現代農業科技和物質裝備支撐。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推進“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工作。全力抓好“米袋子”“菜籃子”“茶罐子”工程,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提升糧食和物資儲備能力。

          堅決防止規模性返貧。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強化領導體制、工作體系、財政投入銜接。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加強農村低收入人口監測,分層分類及時落實幫扶政策。全面對接新一輪深圳坪山對口幫扶,深入推進駐鎮幫鎮扶村,持續對接“千企幫千鎮、萬企興萬村”行動。

          大力發展農業產業。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業產業現代化高質量發展,全力推進青梅、油柑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提升農產品加工水平,做大做強做優青梅、油柑、茶葉等特色農產品,形成“一縣多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農業產業發展格局。加快推進環海農牧和天種生豬養殖項目。發展鄉村旅游、農村電商、民宿文宿新產業新業態,發展都市農業、現代精品農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加快美麗鄉村建設。聚焦“八個美麗”,深化開展“九大攻堅”行動,精心做好“四篇文章”,分層次、高質量、高標準推進5條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加快村莊規劃修編,優化農房規劃選址,強化用地管理和風貌管控,堅決遏制新增農村亂占耕地、削坡建房行為。推動農村人居環境由基礎整治向品質提升邁進,實施美麗圩鎮建設攻堅行動,推動河口美麗圩鎮省級示范點建設,全面提升農村衛生廁所改造質量,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50%以上。大力推進村內道路硬底化,開展村莊“潔化、綠化、美化”行動。進一步完善鄉村基礎設施、提升鄉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著力加強鄉村治理。不斷完善縣鎮村三級網格工作平臺,逐步健全村級組織體系。全面推廣使用“善美村居”小程序。落實黨務、村務、財務“三公開”制度。加強農村文化引領,豐富文化產品供給,提供“菜單式”“訂單式”“定制式”服務,推出更精準、更多元、更豐富的服務項目和文化產品。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縣級融媒體中心等平臺,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鄉風文明提升。

          三、聚焦山水林田湖草,深入踐行“兩山”理念,擦亮生態文明新底色

          全力做好環境綜合治理。加大力度完成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的13個問題整改。扎實推進小水電清理整改工作。全力打好“升級版”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決遏制污染增量、削減污染存量。加強重點行業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監管,嚴格管控農業面源污染。持續抓好大氣污染源綜合整治,確??諝赓|量優良率保持在98%以上。強化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加大危險廢棄物各環節監管力度,嚴厲打擊生態領域違法犯罪行為。推進生活垃圾收運和再生資源回收系統融合。完成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及填埋場封場工程。

          加強生態文明保護和建設。堅決守住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全面落實“河(庫)長制”“林長制”。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大力開展節水型城市建設,深入實施全民節水行動,持續優化農業用水結構。做好國家生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和省園林城市創建工作。實施增綠增效行動,全年完成造林5800畝、森林撫育16000畝。依法依規有序推進桉樹人工林退出。推進岳溪公園、火山嶂公園建設。

          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抓住省支持我縣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機遇,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多種路徑。推動縣級溫室氣體試點清單編制工作,積極遴選申報碳普惠核證減排量項目,努力增加森林碳匯。廣泛開展生態鄉鎮以及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家庭創建活動,帶動全社會廣泛參與碳減排工作。探索建立GDP與GEP雙考核體系,力爭打造全省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示范地。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加快打通“兩山”轉化通道,爭創“兩山”實踐創新基地,打造“兩山”實踐“陸河樣板”。

          四、聚焦人民群眾關切,著力補齊短板弱項,滿足人民群眾幸福生活新期盼

          堅持不懈抓好疫情防控。牢固樹立堅持就是勝利的決心和信心,毫不動搖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嚴防死守、科學精準、抓實抓細,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用好“四輪驅動”和“四人小組”機制,堅持“人、物、環境”同防,持續抓好重點人員、重點場所、重點行業、重點環節管理,完善多渠道監測預警機制,健全應急指揮體系,不斷提升核酸檢測能力,加快健康驛站、方艙醫院等項目建設,推進全人群疫苗接種“應接盡接”,加強應急演練和培訓。

          保障就業促進居民增收。堅持就業優先,深化落實省“促進就業九條”3.0版,不斷完善創業帶動就業和多渠道靈活就業機制,持續推進“廣東技工”“粵菜師傅”“南粵家政”三項工程。大力推動鎮村引進培育中小微企業,努力讓更多人實現就地就近就業,全年城鎮新增就業4000人以上,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750人以上。積極實施城鄉居民收入倍增計劃,堅持就業促進、創業提升、盤活農村資產、強化兜底保障多管齊下,著力提高居民“四項收入”,更加積極有為地促進共同富裕。

          推動新時代教育高質量發展。堅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統籌優化城鄉中小學布局,撤并一批“麻雀學?!?,試行“教師走?!敝?。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新改擴建公辦義務教育學校6所、新增學位1000個。提升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改擴建公立幼兒園3所、新增學位1140個,實現全縣各鎮公辦幼兒園全覆蓋。推動普通高中標準化建設,大力提升高中教育質量。加快推進新能源技工學校建設和職業技術學校擴建。繼續做好“雙減”工作,規范校外培訓。強化全縣師資隊伍建設,大力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努力構建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

          全力提高縣域醫療衛生水平。加快健康陸河建設,深入推進醫保、醫藥、醫療、醫共體、數字醫療“五醫”聯動改革,完善“醫共體”運行機制,強化分級診療制度建設,讓群眾看病多一些便利、少一些負擔。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逐步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水平。抓好縣中醫院運營管理,全面啟用縣婦幼保健院新院區,加快推進精神??漆t院、傳染病醫院項目建設。加強公共衛生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博士流動工作室”及省醫療專家“組團式”幫扶“傳幫帶”作用,著力提升醫技人員整體能力水平。

          推進全覆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兜住兜牢民生保障底線,提高城鄉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殘疾人兩項補貼等民生保障水平。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強化就業弱勢群體兜底保障。推動基本醫保、商業健康保險融合發展,完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更好滿足群眾健康保障需求。提高城鄉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提升城鄉居民參保人普通門診待遇,加大城鄉居民醫療救助力度。做好“雙擁”工作,提升退役軍人服務保障水平。

          繁榮發展文化體育事業。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推進新時代文化公園建設,做好賴少其藝術館布展開館工作。加快7個鎮級文體設施建設,力爭全縣128個行政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提質增效達標率達50%。廣泛開展全民健身行動,規劃建設一批口袋公園、社區健身中心,打造15分鐘健身圈。積極組織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和文化惠民系列活動,打造一批具有陸河特色的文藝精品。傳承保護好文化遺產,加大客家文化、紅色文化挖掘力度,發展本土特色文化產業。

          努力辦好民生實事。聚焦人民群眾的殷切期盼和需求,集中力量辦好教育發展、醫療衛生、公共服務、公共安全等領域的民生實事,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啟動應急廣播系統建設,逐步建成上下貫通、安全可靠、快速高效、平戰結合的縣鎮村三級應急廣播體系。新增社工點13個,新補錄“雙百”社工70名,實現社工站點和社工服務100%覆蓋。加快推進南部三鎮集中供水和全縣農村集中供水升級改造工程等各項民生實事項目建設,把好建設質量關,加強后續管理,確保民生項目既“建得成”又“管得好”。

          五、聚焦宜居宜業宜游,著力提升功能品質,扮靚客家山城新顏值

          繪好城市規劃藍圖。牢牢把握“雙區”建設機遇,充分利用自然資源豐富的優勢,發揮陸河作為珠三角輻射粵東戰略支點作用,加快構建“一城一園三片區”發展新格局,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發揮規劃引領和管控作用,高質量完成《陸河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編制,完善縣城控制性詳細規劃,加快編制各類專項規劃。堅持“底線思維、保護優先”,做好“三區三線”劃定工作。合理利用土地,努力構建城鎮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設施配套、環境協調的新格局。

          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加快陸河大道、環東路、岳溪、河東、寶河路等片區開發建設,繼續加大陸河大道北延工程推進力度,積極做好G235線新田圩至南坑村段、伯公崗至教育園區段道路升級改造前期工作。推動農村公路提檔升級,完成“單改雙”項目55.6公里、危橋改造12座。抓好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試點縣建設工作,全力推進中小河流治理、水庫除險加固、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工程和螺河排水防澇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加快農村電網改造、5G網絡基礎設施建設。

          持續提升城鄉品質。堅持以繡花功夫實施精細管理,全力整治臟點、亂點、堵點。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置的管理和運行體系,實現生活垃圾分類有效覆蓋。不斷鞏固國家衛生縣城創建成果,推進國家、省衛生鎮創建工作。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抓手,深入推進“一月一主題”活動,加大城鄉接合部治臟、治亂、治隱患力度,改善城鄉面貌、衛生環境、公共秩序,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文明水平。完成縣城污水系統二期、城鎮供水一體化等項目建設。依法嚴厲整治車輛亂停亂放問題,新增公共停車位840個。

          六、聚焦重點關鍵領域,著力深化改革創新,厚植趕超進位新優勢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聚焦“四個一流”,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八個便利化”水平。推動政務中心廣場動工建設,進一步改善政務服務“硬環境”。推進行政審批流程再造,完善縣鎮村三級政務服務網絡。加強“數字政府”建設,拓展“一次不用跑”事項清單,推行“一件事”主題服務。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強化“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依法堅決打擊侵犯企業權益行為,創造公平法治的市場環境。鞏固深化“無證明城市”建設。深入推進企業投資建設項目承諾制改革,全面落實容缺受理、區域評估、審批代辦改革措施,當好企業“店小二”,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

          強化發展要素保障。深入推進財源建設,盤活閑置國有資產,增加資源出讓收入。健全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多渠道引入社會資本。積極爭取涉農資金、債券資金。推動政銀企合作,吸引撬動更多金融資本參與項目建設。探索“拿地即開工”項目審批新模式,推動項目在最短時間落地。積極爭取用地指標,完成產業供地超900畝,完成墾造水田1600畝。推進實施“點狀供地”項目。

          縱深推進各項改革。深化項目管理改革,建立項目管理績效評價機制。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組建陸河縣投資控股公司。加快國企市場化轉型,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實行薪酬與業績掛鉤,提升經營管理水平。持續深化農村“5+2”綜合改革。完善農村承包地經營權流轉機制,積極探索宅基地三權分置的有效實現形式,努力打造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陸河樣板”。盤活存量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持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全面消除零收入“空殼村”,實現集體經濟年收入10萬元以上村集體占比達75%以上。

          強化創新驅動賦能。加大孵化載體扶持力度,引進孵化器運營機構,培育一批創新創業企業。鼓勵扶持企業加快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爭取全年專利申請量突破260件,授權量突破190件,力爭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1.33%以上。力爭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業30家以上。大力開展招才引智,落實落細《陸河縣人才計劃》,兌現落實各類人才激勵保障政策,吸引一批創新創業和專業技術人才落戶。

          七、聚焦統籌發展與安全,著力創新社會治理模式,筑牢平安穩定新防線

          創新推進基層治理。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迭代升級“田字型”基層治理體系,推動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同向發力,著力推進共治、自治、法治、德治、善治“五治一體”基層治理模式成熟應用。聚焦掌握民情、化解矛盾、優化服務、促進發展,用好民情地圖,穩步推進基層治理智能化、智慧化。健全社會矛盾排查預警與多元化解、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等機制,全面推進全科網格,不斷提高網格化管理水平。走實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落實“5+X”聯調機制,真正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服務不缺位”。

          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堅持以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全力推進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全面落實國務院安委會安全生產“十五條”硬措施,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持續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加強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建筑施工、自建房屋、?;?、燃氣等重點領域隱患排查整治,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夯實金融穩定基礎,完善金融風險處置機制。全力做好防汛防風防火等工作。建立科學高效的應急指揮體系,強化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加快推進縣綜合應急救援保障中心建設,全面提升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水平。

          切實保障公共安全。持續推進平安陸河建設,抓好雪亮工程、綜治視聯網系統、安防智能化小區建設。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深入推進“全國禁毒示范城市”創建工作,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全力打造無黑無惡、無毒無槍、無搶無盜、無假無騙的良好社會治安環境。嚴格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持續推進食品安全示范縣和質量強縣創建工作。加強意識形態領域反分裂斗爭再教育,加大馬克思主義的宗教觀、民族觀、國家觀宣傳力度,妥善處理民族宗教事務。全力做好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安保維穩工作,確保政治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

          八、聚焦政治建設引領,著力加強自身建設,展現奮勇擔當新作為

          以政治建設為引領。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強化政治理論武裝,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切實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鞏固深化黨史學習教育成果,牢記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把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貫穿政府工作各領域全過程。

          以法治建設為保障。深入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把政府各項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健全行政決策機制,規范決策流程,完善決策咨詢、法律顧問等制度。堅決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做好鄉鎮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后半篇文章”,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執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深入開展“八五”普法工作,全面開展法治政府示范創建,積極推進水唇鎮螺洞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建設。自覺接受各方面監督。

          以作風建設為突破。持之以恒糾治“四風”,大力弘揚勤政有為、真抓實干、攻堅克難的作風,發揚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精神,增強闖勁、干勁、韌勁、拼勁,堅持說實話、謀實事、出實招、求實效,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精神提高抓落實的能力,力爭把每一項工作做實。加強政府系統各級干部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專業訓練,練就擔當作為的硬脊梁、鐵肩膀、真本事,著力打造“經得起磨礪、頂得住壓力、打得了硬仗”的干部隊伍“鐵軍”,勇當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開路先鋒。

          以廉政建設為底線。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突出重點領域、重要部門、關鍵崗位廉政風險防控,切實加大對項目建設、政府采購、國有資產等領域的跟蹤審計力度。強化預算約束和績效管理,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情,以政府的“緊日子”換取老百姓的“好日子”。

          同時,進一步加強國防、人防工作,支持總工會、共青團、婦聯、工商聯、殘聯、科協等群團組織開展工作,做好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港澳臺、審計、信訪、氣象、供銷、檔案、老區促進、老干部和關心下一代等各項工作。

          各位代表!任重而道遠、千鈞惟擔當,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心懷“兩個大局”,牢記“國之大者”,以難不住、壓不垮的決心和信心,唯實惟先,善作善成,完成各項趕超發展目標任務,奮力建設綠色高質量發展示范縣,不辜負各位代表和全縣人民的重托與期望,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附件:

          名 詞 解 釋

          1.“1+1+9”工作部署:“1”是落實全面從嚴治黨;“1”是推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9”是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深入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把廣東建設成為全國最安全穩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打好三大攻堅戰等九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2.“三五三”工作部署:在真抓實干上發力“三個縱深推進”,縱深推進基層基礎建設年行動,縱深推進項目“雙進”會戰年行動,縱深推進營商環境優化年行動。在推進落實上做到“五個更加重視”,更加重視抓好產業培育轉型,更加重視城市能級提升,更加重視鄉村全面振興,更加重視統籌協調發展,更加重視實現共同富裕機制。在創新破難上實現“三個重點突破”,在破解制約上重點突破,在完善體制機制上重點突破,在加快培育競爭優勢上重點突破。

          3.“1+5+X”工作協調機制:“1”為項目業主單位;“5”為發改、財政、自然資源、林業、生態環境等5個部門;“X”為項目相關的其他單位。

          4.“5+X”聯調模式:對矛盾糾紛訴調、警調、檢調、專調、訪調,形成矛盾收集、按需調處、訴訟服務的“5+X”聯調工作機制。

          5.“五治一體”:共治、法治、德治、自治、善治。

          6.“3+6”工作部署:基層基礎建設年、項目“雙進”會戰年、營商環境優化年行動;產業發展大會戰、城市提能大會戰、鄉村振興大會戰、綜合交通大會戰、民生補短大會戰、要素保障大會戰。

          7.“五大優勢”:交通更加暢通的區位優勢、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優勢、打下良好基礎的產業優勢、一批企業家鄉賢的資源優勢、一支求新求變作風硬朗隊伍的干部優勢。

          8.“七張牌”:打好生態優先、鄉村振興、產業培育、改革賦能、共同富裕、社會治理、黨建引領“七張牌”。

          9.“四個突破”:在鄉村全面振興上實現新突破、在產業轉型升級上實現新突破、在推進城鎮化發展上實現新突破、在促進居民增收上實現新突破。

          10.“萬畝千億”產業大平臺:具有萬畝空間左右、千億產出以上、以重量級未來產業為主導的高能級產業平臺。

          11.“八個美麗”:美麗鄉村、美麗產業、美麗農居、美麗通道、美麗田園、美麗動力、美麗民生、美麗黨建。

          12.“九大攻堅”:實施農村違法亂占耕地建房整治攻堅、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攻堅、實施種業翻身仗攻堅、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堅、實施農村集中供水全覆蓋攻堅、實施村內道路建設攻堅、實施美麗圩鎮建設攻堅、實施漁港建設攻堅、實施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攻堅。

          13.“四篇文章”:做好“規劃”文章、做美“建設”文章、做活“經營”文章、做實“治理”文章。

          14.“醫共體”:以縣級醫院為龍頭,整合縣鄉醫療衛生資源,實施集團化運營管理,形成服務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利益共同體、管理共同體。

          15.“一城一園三片區”:一城,即縣城;一園,即縣產業轉移工業園;三片區,即以螺溪鎮、南萬鎮為主體的北部生態保護區;以河田鎮、水唇鎮、東坑鎮為主體的東部綜合服務區;以縣產業轉移工業園為核心,整合河口鎮、新田鎮、上護鎮形成的南部特色產業區。

          16.“四個一流”:一流市場環境,一流政務環境,一流法治環境和一流社會環境。

          17.“八個便利化”:提升“企業開辦”便利度、提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便利度、提升“不動產登記”便利度、提升“企業投資項目落地”便利度、提升“納稅”便利度、提升“獲得電力、用水、用氣”便利度、提升“獲得信貸”便利度、提升“貿易通關”便利度。

          18.農村“5+2”綜合改革:由新地改、新權改、新經改、新金改、新戶改、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城鄉融合一體發展等方面組成。新地改,即農村“三塊地”改革,包括農村承包地改革、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新權改,即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新經改,即農業經營體系改革。新金改,即農村金融改革。新戶改,即農村戶籍制度改革。

          19.“楓橋經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20.“田字型”基層治理體系:橫向為“鎮、村、組”三級基層治理架構,縱向為“大數據+網格化+群眾路線”運行機制。

          21.民情地圖:集數字化、智慧化、立體化、可視化、集成化、法治化于一體的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系統,分為“善美民情”“善美網格”“善美村居”三大板塊,包括城鄉建設、民生應用、智慧黨建、鄉村振興等應用場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陸河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