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2月26日在陸河縣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
第四次會議上
縣長 許偉明
各位代表:
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3年工作回顧
201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我縣應對挑戰、加快轉型發展、取得明顯成效的一年。一年來,在上級黨政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及其常委會和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縣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縣委七屆二次全會的部署,緊緊圍繞“園區工業、基地農業、生態旅游、美麗城鄉、活力陸河”的發展戰略,堅定不移加快發展,攻堅克難、開拓進取,順利地完成了縣七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
一、經濟實力穩步提升
2013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0.86億元,比增11%。農業總產值15.96億元,比增3.7%。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0.56億元,比增20%。外貿出口3905萬美元,比增15.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4億元,比增30.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5億元,比增13.4%。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21億元,比增21.5%。全縣金融機構年末各項存款余額46.37億元,比增23.5%。農民人均年純收入9034元,比增10.5%。
二、產業發展步伐加快
工業經濟較快發展。新河工業園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設立和完善園區三層管理架構,以7800萬元收回水田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園區的征地后續、發展規劃、申報手續、園區大道建設等方面工作進展順利。規上工業持續壯大,新增泰源、嘉冠等四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企業節能減排完成市下達的目標任務,單位能耗穩步降低。
重點項目建設加快。積極實施項目帶動戰略,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潮惠高速公路陸河段已全面動工建設,第一階段應征地面積5000多畝已全面完成,全線實現無障礙施工,已投入建設資金2.48億元;潮惠高速管理中心竣工投入使用??h生活垃圾無害化填埋場庫區完工并投入試運營??h文體綜合館、人民醫院綜合大樓項目加快推進。教育園區“一園五校四館”建設不斷完善,完成園區新增300畝用地,縣職業技術學校一期校舍和校內道路工程已動工,縣黨校和電大合并遷建進入規劃設計階段?!耙缓觾砂丁焙完懞哟蟮榔瑓^建設扎實推進。
招商引資進展順利。在建縣25周年期間舉辦了“三個一批”經貿活動,簽約了樟河半島國際溫泉度假村等11宗項目,意向投資總額111.7億元。多次與廣東省客家商會、深圳市汕尾商會、惠州市汕尾商會、深圳市龍崗區陸河企業促進會、廣田集團、海雅集團、歲寶百貨等知名商團進行招商洽談,鄉賢回鄉創業熱情空前高漲,成功簽約了一批項目,燕浩、太平洋投資、首創等三家企業已進駐園區。
“三農”工作進步明顯。以青梅、木瓜、木薯、木材、花卉、油茶、靈芝、藥材等八大基地為特色的現代農業加快發展,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農業產業化水平明顯提升。全縣糧食、無公害農產品、特色農產品等生產基地初具規模,新增省級菜籃子基地1個,培育基地3個?!瓣懞幽竟稀鲍@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稱號。新引進康然珍稀水產養殖項目動工建設。積極實施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項目,扎實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在全市率先完成涉農保險體系建設和政策性水稻保險工作,全年賠付受災農戶420萬元。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工作順利完成并通過省、市驗收。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完善,農村環境日益改善。
第三產業加快發展。以縣城為中心的商貿物流圈加快發展,物流、住宿、餐飲、商貿等服務行業呈現快速發展態勢。生態旅游業發展迅速,全縣旅游接待38萬人次,比增22%,旅游收入比增21%。房地產業快速發展,潤達花園建成銷售,螺河灣、螺河半島、吉祥華庭等項目動工建設。
三、城鄉面貌日益改善
生態質量穩步提升。堅持生態立縣,堅定不移走林業生態發展道路,加快推進生態文明縣和生態環保示范縣建設,2013年度PK勝出的中央財政農村河塘清淤整治試點縣和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縣試點項目加快推進,共爭取項目資金5800萬元。積極實施千里綠道和萬畝荒山綠化工程,2013年共完成造林綠化4萬多畝,封山育林2萬畝。生態環境和飲用水源保護穩步加強,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和土地管理制度,新田河、螺河流域綜合治理和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加快推進,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提升。
城鄉建設進程加快。縣城岳溪生態博覽園、污水收集管網、排水管網、縣城市政道路、LED路燈改造、園林綠化等工程加快推進,縣城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積極開展“城市管理年”活動,縣城市容市貌和生產生活秩序明顯改觀。城鄉交通路網建設加快完善,全年建成農村硬底化公路32公里,橋梁10座。生態文明建設成效明顯,年度“萬村綠”綠化工程全面完成,名鎮名村示范村建設扎實推進,全年創建名鎮名村8個。農村環保、生活垃圾和農村文體設施建設加快完善,全縣127個村(社區)中已有61個村(社區)建立了有人員、有制度、有經費、有設施的“四個有”農村生活垃圾管理機制,城鄉人居環境不斷改善。
四、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民生投入力度持續加大,2013年教育、文化體育與傳媒、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11類民生支出共投入10.01億元,比增19.13%。11類民生支出占全部支出的比重達84.43%。
社會保障持續完善。積極探索社保業務新模式,著力提高社保服務水平,社保覆蓋面不斷擴大,全縣城鄉醫療保險和居民養老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醫療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市內醫院住院報銷比例全部提高到70%以上,全面實施商業保險大病補償和二次補充。社會就業水平不斷提升,新增城鎮就業273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6%。五保、低保、孤兒補助發放標準全面達到省定標準??h社會福利院、救災物資儲備倉庫和救助站建成投入使用,水唇敬老院獲全國“敬老文明號”榮譽。保障性住房150套建設任務全面完成。
扶貧開發有效推進。積極實施新一輪扶貧“雙到”工作,全縣21條村1489戶7307人納入扶貧范圍。加強與深圳市羅湖區的溝通聯系,有效推進扶貧幫扶項目。全年共投入幫扶資金5628萬元,實施扶貧項目3656個, 610戶低收入住房困難戶住房改造全面完成。
教育事業顯著進步。教育創強工作扎實推進,南萬鎮通過“廣東省教育強鎮”督導驗收,上護鎮、螺溪鎮通過省“教育強鎮”督前檢查,河田中學通過“廣東省國家級示范性高中”初期督導驗收。全縣有47所學校完成標準化建設,多媒體電教平臺進課室工程全面完成,全縣中小學校實現信息化全覆蓋。普通高考全縣重本入圍人數突破100人,本科總入圍人數突破800人,二A以上入圍率全市第一。
各項事業穩步推進。完成“十二五”規劃中期評估工作,全縣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扎實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縣內3家醫院被列入省第二批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全面完成2013年度醫改任務。繼續鞏固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推行平價醫療試點工作,試點醫院人均門診費用、住院費用、單病重醫療費用大幅降低。公共文化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國民體質監測站建成投入使用,完成上護、螺溪、水唇3個鎮的全民健身廣場和38個村文化室建設。全面落實計生“一證先行”制度,原創主題山歌劇《木偶走進計生》被省評為宣教創新項目,螺溪鎮各安村榮獲第三批“全國人口和計劃生育基層群眾自治示范村”稱號。殯葬改革深入推進,全縣死亡遺體平均火化率維持100%,縣殯儀館、各鎮公墓山建設加快推進。審計、統計、僑務、畜牧、檔案、地方志、國防、人事、人防、科技、防震、殘聯、民族宗教、移民、工青婦等工作均取得新成績。
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和化解社會矛盾力度加大。完善信訪排查機制,暢通信訪渠道,有效化解信訪突出問題。全年群眾來信來訪案件辦結率達92%,省交辦的7宗信訪歷史積案在全市率先完成化解,其中有2宗案件被省評為先進典型案例。食品藥品監管體制不斷完善,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啟動建設縣應急平臺和總值班室,預防和處置突發事件能力不斷提高。消防安全、公共衛生等綜合管理水平持續提升。
五、抗災復產有為有效
受“8.16”特大洪災和超強臺風“天兔”襲擊,全縣直接經濟損失9.44億元。在抗擊災害上,我縣做到“提前部署、科學決策、沉著應對、有序推進”,全縣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連續奮戰,有效抗擊了兩次特大災害,確保全縣“不決一堤、不潰一壩、不死一人”。災后,我縣抗災復產重建家園工作有序開展,成效顯著,新田麻地橋、東坑宮前潭橋等重要基礎設施全面修復,全縣因災損毀的426戶全倒戶在春節前已全部入住新居。
六、自身建設不斷加強
堅持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健全行政決策機制,完善政府工作規則,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堅持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人民政協通報情況,自覺接受監督。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及工青婦等人民團體意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走向深化,全縣取消行政審批事項143項,轉移3項,委托2項。網上辦事大廳完成建設,涉及全縣33個單位374項審批事項全流程辦理服務目錄上線運行,政府效能進一步提升。監察、審計、法制、政務公開和廉政建設取得新進展。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相關規定,認真查擺和整改“四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堅持立行立改,建立長效機制,全年會議經費、公務接待、公務用車、因公出國(境)經費同比分別下降3.8%、29.9%、4.1%和14.4%,政務接待進一步簡化和規范。
各位代表,2013年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上級黨政和縣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及其常委會和縣政協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縣人民齊心協力、拼搏實干的結果,是海內外各界人士關心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條戰線上的廣大干部群眾,向關心支持陸河發展的海內外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縣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問題和困難:一是經濟總量小,產業層次低。我縣經濟發展步子仍不夠快,特別是人均GDP與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差距大,加快發展成為我縣第一要務。二是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完善進程緩慢,與人民群眾需求差距較大。三是鎮級政府和一些機關部門債務負擔較重,鎮、村“三資”管理亟待加強。四是一些部門、干部服務和辦事效率與上級和人民群眾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營商環境和發展環境仍待改善。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年,也是我們快馬加鞭實現振興發展、加快發展關鍵的一年。按照縣委七屆三次全會的部署,縣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圍繞中央、省確定的戰略部署和市對我縣“生態發展保障區、特色產業聚集地、綠色崛起新山城”定位要求,按照“園區工業、基地農業、生態旅游、美麗城鄉、活力陸河”的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軸三圈”發展規劃,奮力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
2014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0%,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 1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9.5%,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55%以內,節能減排完成市下達的年度計劃。
為實現以上目標,重點抓好以下八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落實《陸河縣振興發展行動計劃》
縣委七屆三次全會審議通過了《陸河縣振興發展行動計劃》?!缎袆佑媱潯芬浴耙惠S三圈”為抓手,從經濟發展、特色產業、基礎設施、擴容提質、民生福祉、生態環境等六個方面提出了明確的發展目標,今后一段時期要以全面落實《行動計劃》為指引,實施“一軸三圈”戰略規劃為重點,全力推動縣域經濟社會加快發展。
加快“一軸三圈”統籌規劃。以潮惠高速陸河段作為縣域經濟發展驅動軸,打造以縣城為中心的商住、物流、金融、文化、教育、旅游中部發展服務圈,統籌帶動東坑、水唇兩鎮發展;以新河工業園區為中心的南部產業聚合圈,聯動河口、新田、上護三鎮,建設縣域產業集聚基地和新的經濟增長極;以北部螺溪、南萬兩鎮良好生態環境為依托的北部生態涵養圈,發展生態林業、生態旅游業。全力加快“軸”的建設,推動“圈”的發展,實現“圈”內組團發展,資源共享、設施共建、產業共榮、環境共治,“圈”外互補、相互帶動,為陸河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開放的空間載體和功能強大的推動引擎。
加快“一軸三圈”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完善“三圈”交通、能源、防災減災、公共服務等基礎設施,突出抓好潮惠高速公路陸河段三個互通口、一對服務區,陸河東、陸河南互通口與縣城連接線、新田互通口與新河工業園區連接線的規劃建設,全力打造縣域經濟發展“驅動軸”。加快推進“三圈”內各鎮主干道、供水供電、排污治污等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啟動河口、螺溪兩個中心鎮污水處理廠建設。
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依照“三圈”的不同功能定位,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充分發揮“三圈”中心鎮輻射帶動與周邊鎮互補作用,統籌規劃建設中心鎮與周邊鎮村,引導產業和人口向縣城和中心鎮聚集,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鎮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進一步提高“三圈”城鎮化水平。
創新建設體制機制。加強對“一軸三圈”規劃建設的組織領導,建立和完善工作協調落實機制。加強分類指導和支持配合,積極解決建設中遇到的問題。創新工作機制,積極探索“三圈”內外多層面合作互動,推進區域間人才、科技成果等要素流動、合作開發的利益分享,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共同發展。整合各方有利資源,建立多元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制,采取BT、BOT以及產業基金等各種融資模式落實建設配套資金。
二、切實加快重點項目建設
強化項目帶動作用,狠抓項目建設,以項目建設的新突破實現經濟發展的新跨越。今年縣安排建設項目93宗,總投資145.7億元,年度計劃投資43.8億元。其中,列入重點管理項目16宗,年度計劃投資24.8億元。
全力推進縣城擴容提質。嚴格按照縣城總體規劃加快推進縣城建設,在現有8平方公里建成區的基礎上,重點抓好“一河兩岸”、陸河大道、北環路、東環路四個片區建設,著力提升縣城綜合承載能力。依托陸河濃厚的客家文化積淀,借鑒梅州“客天下”的開發和經營模式,加快推進“一河兩岸”建設。重點抓好螺河東岸的螺河灣、螺河半島、親水公園、舊城改造等項目建設;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螺河西岸占地6平方公里的“客家文化長廊”,打造建設成集生態、文化、休閑、度假、居住為一體的客家文化生態旅游產業園,成為“美麗陸河”名片。加快推進陸河大道片區的商貿廣場、星級賓館、陸河橋、改河帶狀公園等項目建設。加快北環路片區的教育園區“一園五校四館”(陸河中學、外國語學校、職業技術學校、縣委黨校、電大,體育館、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金鯢灣生態園項目規劃建設。高標準、高規格規劃建設東環路片區,打造集商住、休閑、景觀、人文于一體的特色片區。
加快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突出抓好潮惠高速公路、省道S335和S240線改造升級,加快陸河至陸豐高鐵站駁接線、揭紫公路、河西公路、鎮村公路改造等路網建設,打造覆蓋全縣城鄉,縱橫交錯、便捷順暢,交通區位優勢明顯提升的公路交通網絡,加快融入珠三角,對接汕潮揭。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速發展商貿物流產業,著力增強第三產業競爭力和吸引力。加速現有物流企業和個體運輸戶整合,著力培育發展一批大型商貿流通企業,著力增強商貿經濟質量和效益。做大做強歲寶百貨等一批商業品牌,加快建設特色美食、休閑娛樂、酒店賓館、健康服務等商業設施,完善商業配套,提升商貿業服務水平。推進“萬村千鄉”市場改造升級、農超對接和平價商場建設,培育農村流通合作服務組織。
三、切實加快工業園區建設
堅持工業向園區集中、產業向園區集聚、項目向園區集結,堅持高起點規劃、多元化融資、市場化運作,打造招商引資載體,將工業園區建設成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極。
加快工業園區載體建設。盡快完善新河工業園區申報材料相關工作,確保今年獲得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認定批準。著力打造“一園六平臺”,加快推進園區基礎設施、生活配套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重點抓好園區60米大道、污水處理、供水排水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盡快完善園區詳細規劃、優惠政策、投資運營機制等,不斷提升園區產業承載力。
全力打造建筑裝飾材料產業城。以產城融合、產業集聚為方向,全力推進陸河建筑裝飾產業城建設,吸引一批高新企業、特色產業進駐園區,打造新型綠色建筑裝飾材料生產加工基地、研發創新基地、交易物流基地。重點推進偉泰裝飾建材園、廣田裝飾建材園等“園中園”建設。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以工業園區為載體,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激勵機制和責任機制、項目協調服務和落地保障機制,綜合運用財稅補貼、便捷服務、資源傾斜等手段,優化營商環境,提高招商引資競爭力。大力實施鄉賢回歸“反哺工程”,動員陸河籍企業家回鄉投資興業。發揮商會和大型企業作用,突出園區招商和產業鏈招商,力爭年內新增10家以上大型企業進駐園區。
開放投融資模式。創新融資方式,搭建融資平臺,支持社會資本參與園區基礎設施、配套服務設施和大型產業項目的投融資乃至整個園區的開發建設。運用多種融資模式運作園區開發,不斷增強園區經營活力。
四、著力推進“三農”工作
積極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不斷增強農村、農業發展活力,力促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
加強農村公共事業建設。加快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抓好農田水利工程和治洪治澇保安工程建設。強化新農村規劃,啟動幸福村居創建行動,推進名鎮名村示范村、新農村示范點建設。加大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力度,繼續完善“有人員、有制度、有經費、有設施”的“四有”農村生活垃圾管理機制,切實解決農村環境“臟、亂、差”問題,全面優化農村人居環境。鼓勵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新農村建設,吸引社會資金投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多元化新農村建設投入機制。
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依托青梅、木瓜、木薯、木材、花卉、油茶、靈芝、藥材等八大特色農業基地,建設國家級、省級現代農業種植示范園區,力爭把陸河打造成獨具特色的高效農業產業基地、生態觀光農業基地。進一步加大對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的扶持力度。做優做特農產品精深加工,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提升產品影響力,形成具有陸河特色的現代農業產業鏈,帶動現代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水產、畜牧業發展,嚴格落實重大動植物疫病防控責任制,提高抗風險能力。
做好村級換屆選舉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上級工作部署,嚴格按程序做好選舉工作,努力實現“兩個80%”的工作目標,確保全面完成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工作任務。
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努力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推進集體、個體、合作、企業等共同發展的農業經營方式創新,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新機制。進一步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
五、加快生態文明建設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全面推進新一輪綠化大行動,全力做好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創建工作,促進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建設美麗陸河。
加強生態環境管護。著力抓好森林資源管護,加強省級紅錐林自然保護區、火山峰森林公園和縣級回龍寺、觀天嶂等自然保護區的管理建設。加強國土空間開發管控和土地用途管制,實施嚴格的節約集約用地管理,處置閑置土地,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嚴厲打擊非法買賣土地和非法開采非煤礦山行為,加強水源、礦產等資源保護與合理開發,清理關閉小磚窯廠。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切實加強南告水庫、螺河、榕江、南北溪河、新田河等飲用水源地的環境保護和常態化監測,嚴格執行建設項目“三同時”制度,推進城鄉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達標建設。
扎實推進新一輪綠化大行動。大力推進生態景觀林帶、森林碳匯、森林進城圍城、鄉村綠化美化等四大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構建森林生態安全體系。切實做好林業生態重點工程4萬畝造林任務,抓好高速公路生態景觀林帶建設前期工作,扎實推進鄉村綠化工程,提高森林覆蓋率和城鎮建成區綠化覆蓋率。促進綠道網延伸升級,保護好濕地資源,強化森林防火工作,確保新一輪綠化大行動富有成效。
全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始終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突出戰略位置,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區定位發展,不斷改善環境質量,推動綠色、循環、低碳、可持續發展。加大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創建工作力度,啟動建設“廣東省文明縣城”,繼續推進國家“環境優美鄉鎮”和省、市“生態鎮(村)”創建活動,積極倡導創建綠色學校等一批生態示范單位,提升綠化美化水平,打造環境整潔、秩序井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陸河。
著力發展生態旅游業。做大生態旅游品牌,加快推進旅游資源整合,著力打造綠色生態特色旅游區。抓好旅游規劃的實施,力爭把紅錐林自然保護區、共光梅園、激石溪景區打造培育成知名品牌。高標準開發溫泉資源,重點抓好樟河半島溫泉度假村、水唇溫泉山莊等項目建設。加快對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紅色旅游基地建設。盡快實現與紅海灣濱海旅游和市內其他重點景區連點對接,形成規模效應。積極爭取上級專項資金支持,制定完善優惠政策,吸引民間資本參與旅游項目的開發建設。
六、加快民生事業發展和社會建設
按照“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的思路,全力做好各項社會民生保障工作,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全縣人民。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拓寬社會保障基金籌資、征繳渠道,確保全縣城鄉醫療保險和居民養老保險實現100%覆蓋。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抓好促進就業創業政策的落實,推動以創業帶動就業。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加快發展慈善事業,做好優撫安置工作。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設任務。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促進市場商品流通,加大政府調控力度,保障市場供應和物價基本穩定。
扎實推進教育創強工作。以標準化學校建設為突破口,全力推進教育強鎮建設,確保全縣100%的鎮創建成省教育強鎮,實現創建“廣東省教育強縣”目標。強化防流控輟措施,鞏固“普高”成果。促進“名?!苯ㄔO,確保河田中學順利通過廣東省“國家級示范性高中”的終期督導驗收,完善陸河中學、外國語學校的配套設施建設。推進黨校、電大和職校的遷建工作。著力加強學校管理和校風建設,積極實施人才“揚帆”計劃,加大對骨干教師、名師的引進、培養力度,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支持民辦教育發展。
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加快發展文化產業,科學規劃文化體育產業布局,重點抓好文體綜合館、全民健身廣場和農村(社區)文體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積極開展公益性文化服務。啟動二甲醫院創建工作,加快縣人民醫院綜合大樓建設,改善居民就醫條件。繼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縣級公立醫院改革進程,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縣中醫院改制。鞏固基本藥物制度,逐步健全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大衛生技術人才隊伍培訓力度。鞏固殯改工作成果,全面治理亂埋亂葬,加快公墓山、殯儀館建設。強化責任制落實,實施優生健康惠民工程,推進人口均等化服務。繼續推進計生“轉型升類”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實現人口計生前移進位目標。
做好扶貧開發工作。鞏固扶貧開發“雙到”成果,積極加強與上級有關部門和對口幫扶單位深圳羅湖區的全方位對接合作,深入推進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加快農村泥磚房、危房改造,解決好農村貧困群眾住房困難問題。完善扶貧開發長效機制,堅持幫技術、幫項目、幫產業、幫技能培訓及轉移就業同步推進,增強貧困村和貧困戶自我發展功能,引導農村經濟規?;?、集約化、產業化發展,努力提高貧困群眾收入水平。
加強平安陸河建設。切實加強社會管理,全面落實縣鎮兩級穩定主體責任。完善綜治信訪維穩體系,推動“矛盾糾紛、治安問題、重點人員、安全隱患”四項排查整治工作常態化、制度化,把矛盾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堅持打防結合、預防為主,健全群防群治機制,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依法打擊“黃、賭、毒”和各類暴力刑事犯罪、“兩搶一盜”等違法犯罪活動,加強禁毒和反走私工作。落實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制度,預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加強食品藥品安全重點整治。落實打假責任制,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秩序。強化應急管理能力建設,建立健全應急管理體系,加快建設縣應急平臺和總值班室,提高應急管理水平。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完善群眾合理合法權益保障機制。
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推進自動化、智能化、網絡化等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信息技術在教育、政務、商務、企業生產、民生等領域的廣泛應用。構建社會綜合信息服務體系,不斷提升城鄉信息化水平。
加快其他事業發展。深入推進質量強縣工作,全面推進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環境質量整體水平和產業競爭力。加強國防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做好“雙擁”和民兵預備役工作。促進審計、法制、統計、外事僑務、民族宗教、臺務、港澳、科技、工青婦、檔案、防震、人防、廣播電視、殘疾人、移民等工作全面發展。
七、加快深化改革進程
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積極、穩妥推進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
優化政府職能。著力推進大部門制改革,深化簡政強鎮、行政審批、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加快推進行政執法體制、政府綜合服務體制改革。培育和規范發展社會管理組織,提升社會管理水平。進一步完善市場監管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快完善市場準入、運行、監管、退出制度和規范。推行商事登記改革,強化監管,建立“寬進嚴管”的企業登記管理體制。
深化財稅金融改革。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建立全口徑的預算編報體系,細化預算編制,加強專項資金規范化管理。推進營業稅改增值稅工作,推動落實地方稅務體系建設,深化征管改革。推進農村金融綜合改革工作,健全縣政府金融工作監管機構,完善縣域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加大金融對“三農”和中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推動陸河農信社改制組建農村商業銀行。深入治理鎮及機關單位違規借貸問題,切實防控政府債務風險。
發展多種經營。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平等參與競爭,落實“非禁即入”投資政策。引導鼓勵各類資本參與綠化造林、供水、污水處理等領域的公共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建設。
優化發展環境。進一步推進“信用陸河”、“法治陸河” 建設,大力營造良好的政務環境和創業環境。用好用足用活國家、省以及市級層面的系列支持政策,吸引更多金融要素聚集,努力把金融業打造成我縣現代服務業和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力量。
八、強化政府自身建設
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建設服務型、法治型、廉潔型政府。
提升服務水平,建設服務型政府。切實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持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簡化和規范行政許可程序。加強電子政務建設,加快建設和完善行政服務中心和網上辦事大廳。完善網絡問政平臺,促進民意征集常態化。
堅持依法行政,建設法治型政府。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履行職責,認真落實縣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決定,辦好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密切同各人民團體的聯系,自覺接受監督。加強執法公開、政務公開、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和過錯追究,不斷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推進作風建設,建設廉潔型政府。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扎實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突出作風建設,嚴糾“四風”,大力整治“庸懶散奢”等不良風氣。加強政府機關工作人員的廉潔從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
各位代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了新一輪改革的號角,陸河經濟社會建設已站在一個新的戰略起點上。面對發展新形勢、人民新期待,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讓我們在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指引下,在上級黨政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攻堅克難,銳意進取,為加快建設“綠色、和諧、幸福、美麗”陸河,實現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目標而努力奮斗!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陸河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