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報 告
——2012年3月29日在陸河縣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
第二次會議上
縣長 林少文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1年工作回顧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是我縣經濟建設取得新進展,生態建設取得新成績,社會民生取得新進步的一年。一年來,在上級黨政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縣政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建設生態文明縣”總目標,全力抓發展、打基礎、促穩定、保民生,保持了全縣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實現“十二五”的良好開局。主要體現在以下八個方面:
一、經濟發展實現新突破
主要指標較快增長。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8.2億元,比增12.8%。工業經濟不斷加強,完成工業總產值15.2億元,比增20.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4億元,比增29%。外貿出口總額1802萬美元,比增58%。完成農業總產值14億元,比增6.3%。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096元,比增16.9%。投資規模進一步擴大,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6億元,比增35.2%。
財稅收入快速增長。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突破2億元大關,超額完成年度任務,財政綜合增長率在全省排名第五,全市排名第一。稅收收入增幅達到37.5%,稅費比進一步優化,稅收比重提高2個百分點。全縣金融機構年末各項存款余額29.6億元,比年初增長14.1%。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1億元,比增17.3%。
發展質量明顯提升。全面完成節能減排任務,削減化學需氧量668噸,完成市下達任務,萬元GDP能耗下降3.436%。經濟結構不斷優化,三次產業結構比例調整為21.6:28.7:49.7,二三產業占GDP比重進一步提升,實現了經濟總量與質量、速度與效益的整體提升。
二、產業調整呈現新態勢
現代農業優勢凸現。繼續推進現代農業科技示范縣建設,建成科技示范基地10個。品牌農業發展加快,獲省名牌農產品4個、獲市“名優”“金牌”農產品5個。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卓有成效,屠宰動物檢疫率、病害動物無害化處理率均達到100%。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發放種糧直補、良種補貼、農資綜合直補等補貼968萬元。
新型工業擴量提質。落實“從寬待商”各項措施,共簽訂招商引資意向、協議、合同項目9個,實際利用外資603萬美元,同比增長37.7%。外貿企業全部完成由來料加工轉型升級為進料加工和一般貿易。工業質量不斷提升,恒鋒棉紡、南方鑄造、銓鎰鑄造、祥盛、偉能、麥卡等企業通過增資擴產,提高產能,增強了競爭力,工業經濟呈現企穩回升的良好態勢。
第三產業加速發展。旅游景區景點建設力度加大,建成激石溪革命根據地先烈紀念園和梅園“香雪谷”新景區、景點,御水灣溫泉度假村正式營業。全年旅游接待25萬多人次,比增35%。旅游收入7200萬元,比增38%。房地產業快速成長,完成吉康華苑康富樓建設工程,吉康華苑二期、中心城商住小區、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房地產項目正在建設。物流、休閑、餐飲、保險等服務業保持較快發展。
三、生態建設凸現新亮點
加大生態環境保護。積極實施“萬村綠”示范點建設,完成造林面積3萬畝。加大林地和生態環境管護力度,查處破壞森林案件134宗。加強土地執法檢查工作,取締非法開采稀土礦專項整治行動成效明顯。建立了廣東陸河榕江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
加快宜居城鎮(村莊)創建工作。岳溪生態公園入口廣場、縣城垃圾中轉站、河田糧所“三舊改造”項目正在建設。完成縣城改河路、河東段、教育園區和螺河西岸路燈安裝工程。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資金和省治污保潔專項資金,啟動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填埋場項目建設。名鎮名村建設項目五年規劃工作全面完成,螺溪鎮太平圍村等3個村實施名村建設,河口鎮劍門村等5個村實施示范村建設。螺溪鎮被評為全省宜居示范鎮,豐山村、高塘村被評為全省宜居示范村莊。創建了2個省級生態村。完成20個省級試點村莊整治規劃。在全市宜居城鄉建設考核中排名第二。
四、發展條件得到新改善
農業農村基礎建設成效顯著。投入農田水利項目建設資金7000多萬元,完成農田水利省級議案項目1宗,實施基本農田保護示范區建設項目3宗。全縣15個坡地園地開墾補充耕地項目通過省的驗收,新增耕地1.54萬畝。完成山塘水庫除險加固工程14宗,加固堤圍和清淤主干渠道55 宗32.1公里。水東河綜合整治工程順利推進。我縣被確定為23個省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示范縣之一, 22個建設項目正在實施,工程總投資4827萬元,其中中央和省財政獎補1200萬元。
交通路網日趨完善。全年投入資金4700多萬元,完成70公里農村公路水泥路面鋪設工程,新建橋梁11座。完成縣城人民路 2.5公里瀝青罩面工程,規劃建設吉昌路,打通了改河路,進一步完善了城鄉交通公路網絡建設。完成潮惠高速公路陸河段勘察設計、地質勘探等各項前期工作,并作為全市重點建設項目舉行了開工儀式。
能源信息建設取得新發展。新開工建設小水電站5宗,裝機1830千瓦??偼顿Y4.7億元、裝機5萬千瓦的河口風電場項目獲得了省發改委批準“路條”,前期工作正有序開展。完成電網建設和改造投資1.08億元。新建農村信息“直通車”服務點40個,組建了70人的“廣東省農村科技特派員”和“農村信息直通車信息員”隊伍。
五、各項改革取得新進展
堅持以改革為動力,不斷增強縣域發展活力。行政審批體制改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文化體制改革、事業單位分類改革順利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不斷深入,率先在全市完成基層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各項工作。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等各項財政改革繼續深化,公共財政預算編制、執行和監督體系進一步完善。山區縣農村綜合改革方案通過省政府審批。金融體制改革有序開展,農信社產權改革成效顯著。
六、社會事業實現新發展
社會管理水平不斷提高。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和“一崗雙責”,著力加強重點領域的隱患排查和安全監管。進一步完善應急管理體制,全縣無重特大事故發生。強化食品藥品監管,公共安全保障水平明顯提高。嚴厲打擊各類犯罪活動,社會大局持續穩定,未發生越級進京上訪和群體性惡性事件,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明顯提升。提前完成全縣127個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工作,走在全市最前列。
教育文化事業亮點紛呈。順利通過省、市對縣黨政領導干部基礎教育工作責任考核和省專家組的督導驗收。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86.3%,居全市前列。南萬鎮在全市率先申報“教育強鎮”。陸河中學、外國語學校被列入創建全市名校學校。文化強縣工作扎實推進,基層文體陣地不斷鞏固,農家書屋覆蓋率達100%。河口時雍樓等5個文物點被批準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陸河擂茶制作技藝入選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計生殯改工作扎實推進。深入開展人口計生綜合改革,積極推進“創省優升一類”活動,落實層級動態管理責任,管理水平不斷提高,順利通過省、市人口與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的考核。認真開展殯葬改革專項整治行動,鎮級公墓山配套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墓園入葬率不斷提高。順利通過省、市對我縣“十一五”期間殯葬管理考核驗收,完成了《陸河縣殯葬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編制。
醫療衛生事業進一步發展。全縣醫療衛生機構基本建設、醫療設備、技術人才配套建設得到加強,鎮級衛生院全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重大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得到有效防控,兒童預防接種工作通過省組織的檢查,考核成績排名全市第一。新農合參合率達100%。
其它各項事業建設取得新進步?!蛾懞涌h志》通過市地方志書審查委員會終審。人防工作實現了防空地下室建設“零”的突破。實現省級雙擁模范縣“兩連冠”。圓滿完成國防動員和冬季征兵任務。實施人才強縣戰略,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取得新成果。監察、審計、統計、法制、人事、統戰、民族宗教、質監、郵政通訊、外事僑務、防震減災、廣播電視、臺務、港澳、檔案、婦女兒童、殘聯、老齡等工作取得新進步。
七、民生建設取得新成果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被市政府授予“勞動力轉移工作先進單位”稱號?;旧鐣U细采w率、征繳率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三項考核指標名列全市第一。全力推進新農保工作,被省政府授予“新農保試點工作全覆蓋達標單位”稱號。醫療保險順利實現市級統籌,在全市率先實現基金收繳和結算。全面提高低保對象補差和五保供養、孤兒生活費標準。全面落實優撫安置政策,重點優撫對象100%納入城鎮居民、新農合等醫療保障體系。
全力推進扶貧開發。全年共投入幫扶資金12735萬元,落實幫扶項目3640個,創辦了46個農業生產基地,完成985戶低收入住房困難戶住房改造任務,通過了省組織的檢查。全縣32個貧困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全部達到3萬元以上,貧困村97.8%的貧困戶人均純收入達到2500元以上,如期實現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年任務,兩年完成”的工作目標。
辦好民生實事工程。認真實施“從優惠民”工程,重點解決了農村交通、飲水安全、危房改造、城鎮低收入居民保障房建設、就業等問題。460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任務全部按上級要求開工建設。干部職工住房公積金制度全面實施。積極發展社會福利事業,成立“陸河縣慈善會”,完成縣社會福利院主體工程建設。建立健全救災體系,完成救災儲備倉庫主體工程建設。
八、自身建設邁上新臺階
依法行政進一步增強。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依法監督、縣政協的民主監督、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堅持向縣人大報告、向縣政協通報工作制度。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100%得到回復。全面落實依法治縣方針,把依法行政貫穿到政府工作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
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大力推進電子政務系統建設,首批25個部門共131個審批事項納入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系統,全年受理業務840件,辦結率100%。完善政府信息公開制度,拓展優化公開渠道,主動公開各類信息1036條,錄播《政風行風熱線》節目23期,群眾來電現場解答率98.8%。
廉政建設進一步加強。強化制度約束機制,加強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加大對重點項目和重要工作的督查督辦力度,查處了一批違法違紀案件。各級機關和領導干部的廉潔自律意識不斷增強,群眾反映比較強烈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是在上級黨政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和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縣人民共克時艱、團結拼搏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干部職工,向駐我縣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各人民團體、社會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關心支持我縣發展的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以及外地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縣經濟社會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主要表現在:經濟基礎薄弱,經濟總量??;工業化水平和產業集聚度低;農業特色產業規模不大,產業化程度不高,農民增收難度較大;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任務繁重,城鎮建設相對滯后,城鎮綜合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地方稅源不足,收支矛盾突出;政府工作還有不少薄弱環節,政府職能轉變還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切實采取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2012年工作安排
2012年是深入推進“十二五”規劃的關鍵之年,我們將迎來黨的十八大和省委第十一次黨代會的召開,做好今年的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縣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建設成為“生態發展保障區、綠色崛起新山城”和“一縣兩園四特色,綠色崛起新陸河”的新定位,緊緊圍繞“綠色崛起,出色生活”這一核心和主線,堅持“三樂三從一堅定”、“四保四治八不亂”的總體思路,牢牢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科學發展,推動綠色崛起,建設幸福陸河,開創我縣生態文明發展新局面。
全縣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為:國民生產總值增長16%,農業總產值增長6%,工業總產值增長20%,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38%,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2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外貿出口總額增長17%,外商直接投資增長65.8%,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3%,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02‰以內。
為實現上述目標,重點抓好以下十方面工作:
一、著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做好產業發展規劃。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做好產業發展規劃。充分發揮“中國青梅之鄉”和“中國建筑裝飾之鄉”兩個國家級品牌的帶動作用,發揮其聚集效應,著重規劃好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型、綠色生態循環型等新興產業發展。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把培育新興產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力度扶持現代服務業、現代旅游業、食品和農副產品深加工等新興產業集群,發展配套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大力抓好工業園區建設。抓緊做好新河工業園區規劃、可研、環評和土地報批等相關手續,著力解決園區遺留問題,把該園區申報為省級產業轉移園區,爭取今年內獲批。繼續完善城南、城東工業園區配套設施建設。利用園區效應,引進和發展先進制造業,力促高新技術產業進園。
壯大工業經濟實力。依托工業園區載體,堅持走生態型工業發展道路。加快紡織、鑄造、人造板、水電、電子元件制造等企業轉型升級,提高效率,壯大規模。突出抓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至年底達到16家以上。盡快促成首創、重信靈芝、宏偉幼童玩具、恒潤實業、彭華等12家企業增資擴產、提高產能;盡快開工建設帝瑪五金、科順木業、嘉冠木業等6個項目,并形成產能。
推動農業產業轉型。鞏固發展青梅、木瓜、靈芝、茶葉、櫻花、油茶、木薯等特色農業基地建設。落實和完善農業龍頭企業發展扶持政策,培育、壯大省級、市級龍頭企業。認真貫徹落實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實施品牌戰略,鼓勵企業創名牌,爭取新增省名牌產品 5個、市“金牌”“名優”農產品6個,積極向上爭取申報生寶木瓜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發展一批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擦亮我縣特色農產品品牌,提高市場競爭力。
大力發展第三產業。著力打造“花泉林歌,悠然陸河”旅游品牌,突出抓好旅游景區景點建設。做好“三花”文章,創建梅花、櫻花、茶花三個萬畝基地,打造“四季花?!本坝^。完善東坑萬畝梅園景點、路道建設,擦亮“中國青梅之鄉”品牌。加快創建5萬畝櫻花種植基地。進一步整合西部螺溪、南萬、上護和新田激石溪一帶的優質生態資源,打造西部的“綠色長廊”,凸顯“一年四季花不敗,春夏秋冬水長流”的客俗桃源形象。充分利用好上護、水唇、河田豐富的溫泉資源,打造泉色旅游。充分挖掘紅色文化底蘊,打造紅色文化旅游。加大觀天嶂、廣福寺等旅游景區景點建設力度。加快泰安賓館等縣城星級酒店建設,提高旅游接待服務水平。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完成中心城商住小區、吉康華苑二期、螺河三號地、新田富新小區等房地產項目建設,加快碧桂園等大型房企引進工作。
二、著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
強化項目機制建設。突出把項目建設作為全縣各項工作的核心和靈魂來抓,在項目謀劃、落地、推進建設、監督檢查上下功夫,確保取得實效。今年全縣安排項目建設64宗,投資總額87.9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7.5億元,涉及能源、交通、城市基礎設施、社會事業和民生保障等領域。繼續落實縣領導掛鉤重點項目建設責任制和責任單位負責制以及項目推進協調、聯席會議、進展月報、責任追究和工作激勵等五大機制,以更新的思路謀劃項目工作,以更大的力度推進項目建設,確保完成項目建設任務。
切實加強交通體系建設。積極做好潮惠高速陸河段建設的各項工作,特別要協調做好互通口、服務區和管理中心等配套工程建設工作。上馬建設激石溪通紫金過境公路建設,做好岳溪環山公路的勘察、設計、工程招投標、資金籌措等工作。完成X004線各安至葵頭嶂、X092線東坑至普寧公路危險路段的改造及安保工程。建設新農村公路30公里。
加快能源及信息體系建設。發展清潔能源,加快太陽能、三江口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前期籌備工作,盡快啟動裝機5萬千瓦的峨嵋嶂風電項目建設,抓好7宗新(改、續)建小水電站項目建設。加快老變電站改造增容及電網改造步伐,推進110千伏水唇變電站建設,確保發電供電安全可靠、優質高效。繼續推進“直通車”和“金科”信息工程,加快電子政務、電子信息平臺等服務網絡建設,形成較完善的科技信息服務體系。
三、著力推進招商引資工作
優化招商環境。繼續落實“從寬待商”各項優惠措施,在優化服務上下功夫,建立重點企業保護與服務制度,建立健全招商引資獎懲機制,營造開明開放的思想環境、高效運轉的體制環境、維權護商的服務環境、安寧寬松的社會環境和誠實守信的信用環境。
創新招商方式。充分利用新河、城南、城東工業園載體和生態資源優勢,以生態牌、資源牌、宜居牌進行招商引資,引導外資投向主導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和生態環保等領域,逐步從政策招商轉向產業招商、品牌招商、園區招商,做大招商引資增量。
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扶持力度。充分發揮民資民力豐厚優勢,積極拓寬投資渠道和范圍,鼓勵和吸引更多外出企業家回鄉投資創業,力爭直接利用外資達1000萬美元以上。大力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創造條件鼓勵企業上市。通過增資擴產、科技創新、重組公司等措施,重點扶持小水電、農產品深加工、鑄造、電子元件、人造板等民營企業的發展,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型企業,今年內實現億元產值企業5個以上。
擴大外貿出口。加快轉變外貿出口發展方式,推動加工貿易企業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檔次、附加值和競爭力,積極培育和壯大出口主體,增強外貿出口實力和發展后勁,爭取外貿出口額達2100萬美元以上。
四、著力推進綠色生態環境建設
加強城鄉生態環境建設。鞏固和發展林業生態縣建設成果,大力實施碳匯造林項目,提高生態公益林的生態等級,加快水源涵養林、綠道網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完成造林面積3萬畝,提高森林覆蓋率和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做好潮惠高速公路兩旁生態景觀林帶建設各項前期準備工作。加大環境監測和執法能力建設,加強對重點流域、重點區域以及工業污染源的治理和監控。切實加強對紅錐林、花鰻鱺等自然保護區、火山峰森林公園、風景區、水源保護區等生態功能區的保護。
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加大低碳經濟宣傳力度,倡導公眾綠色、低碳消費,支持發展低碳經濟。提高項目落戶環保門檻,嚴格控制、強制淘汰高耗能、高污染項目,促進產業低碳化、建筑綠色化、主要污染物減量化,萬元GDP能耗完成市下達指標。全縣生態與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優于二級標準天氣達標率在95%以上。
強化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實行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加大土地執法力度,維護土地利用和管理秩序。加大土地資源整理和復墾力度,加強基本農田建設,保持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嚴格節約用地制度,大力整治非法私自買賣土地行為。加大土地儲備力度,以處置閑置土地為重點,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加強水源、礦產等資源保護與合理開發,嚴厲打擊毀林、毀田違規建房、造墳、非法開采稀土和高嶺土等礦產行為,清理關閉小磚窯廠。推進工業、農業及生活領域節約集約利用資源。
五、著力推進宜居城鄉建設
加快完善城鄉規劃體系。發揮規劃引領作用,抓緊組織修編縣城總體規劃和河口、螺溪等中心鎮的城鎮規劃,抓緊著手對北環路、環東路兩邊、螺河兩邊、河東河周邊、陸河大道中心軸及其延伸段等重點區位進行詳細規劃。盡快編制水唇、新田等5個鎮的總體規劃。積極推進全縣村莊規劃編制工作,擴大村莊規劃編制覆蓋面。
加強城鎮基礎建設。堅持“突出縣城,集聚發展”,加快縣城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縣城河道水網、環境衛生等公共設施建設,實施和建成一批市政重點項目,擴大城市規模。上馬建設河田糧所“三舊”改造項目,打通吉昌路,推進陸河大道向南面延伸段600米建設。抓好螺河3號地、美食街、螺河兩旁的開發、建設,盡快動工建設電力調度中心、煙草配送中心等項目,加快岳溪生態公園廣場、改河帶狀公園和城市防洪堤圍的建設,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加快管道天然氣規劃建設步伐,完善縣城污水處理廠管網建設,上馬建設縣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填埋場。進一步完善垃圾中轉站、公共交通、供水等配套設施建設。
加強城鄉規范管理。完善健全城市綜合管理制度,加強城市執法隊伍建設,推進城鎮管理重心下移,加大環境衛生、交通秩序及建筑景觀整治力度,提高城鎮管理水平和運轉效率,確保城市整潔有序。加大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力度,加快建立“戶收集、村集中、鎮轉運、縣處理”的生活垃圾處理長效機制,探索農村污水生化處理建設方式。
六、著力推進新農村建設
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做好南溪洋灌區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完成北龍等15宗中小型灌區改造和水東河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啟動新田河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建設。實施農村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規劃建設。圍繞“四通五改六進村”目標,繼續實施“百村百園”工程,加大生態小公園建設力度。啟動“名鎮”“名村”建設,推進省級“生態鎮(村)”和國家“環境優美鄉鎮”創建活動,扎實開展強村促穩定、強居促和諧“雙強雙促”活動。
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深化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完成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發證工作和農村綜合改革試點鎮的改革任務。深化集體林權制度、糧食流通體制和農村流通體制等方面改革,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加強和規范農村財務管理,積極推行村級會計委托代理制,加強村級財務審計監督,推進農村財務規范化管理。
強力推進扶貧開發工作。扎實做好扶貧開發“雙到” 工作,重點扶持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低收入住房困難戶住房改造,加大“一村一基地”扶持和農村富余勞動力培訓轉移力度,拓寬農戶增收渠道,確保貧困村的面貌得到明顯改觀,實現貧困村90%以上的貧困戶穩定脫貧目標。完成800戶住房困難戶住房改造任務,實現省提出“2年內完成貧困村住房改造”目標。
七、著力推進財稅金融工作
加強財源建設。著力培育效益型財源,鞏固壯大現有財源,挖掘培植后續財源,加大培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力度,做好“工業財政”。積極爭取上級轉移支付和各類專項資金支持,緩解縣級財政壓力,做好“政策財政”。加快螺河三號地、陸河大道延伸段兩邊等土地儲備工作,進一步加強對山坡地園地開發整理項目的管理,做好“土地財政”。全力推進中心城商住小區、潮惠高速陸河段、河田糧所改造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做好“項目財政”。引導、扶持商品流通、服務行業等企業發展壯大,做好“商貿財政”。
加強財稅管理。堅持依法治稅,強化稅收征管,加強重點稅源的動態管理,保證財政收入及時、足額、均衡入庫。進一步優化支出結構,壓縮一般性支出,厲行節約,重點保證“三農”、社會事業、民生和重大項目支出。加強財政監督檢查,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抓好鄉鎮財政建設,提高鄉鎮財政管理水平。
加強金融工作。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項目建設、新農村建設、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中小微企業發展等方面的信貸支持力度,努力增加信貸總量。加大對農村青年創業貸款的扶持力度。
八、著力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
創新體制機制。圍繞破難題、增活力、上水平,強化敢擔當、善擔當的責任意識,突破傳統思維模式和工作方式,著力解決制約發展的征地拆遷、用地報批、交通、融資等瓶頸問題,清除體制機制上的障礙,深入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著力解決阻礙科學發展的深層次矛盾,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特別要在鄉鎮債務管理、資產處置、財務管理等方面破題,實現規范化管理。
繼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加大力度抓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合理發揮土地資源效益。推進財政體制改革,做大財政蛋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切實提高勞動要素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探索創新保障房的規劃建設機制、投入機制和分配管理制度,建立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
繼續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社會管理體制、事業單位分類、行政執法體制和綜合政府服務體制改革,推進政府體制機制和管理方式創新。推進公務員分類管理,建立健全機構編制管理制度,按規范清理空編、混編,做到人編一致。深化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其它社會事業改革。
九、著力推進社會建設和管理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繼續大力實施“科教興縣”戰略,加大布局調整和規范化學校建設工作力度,繼續完善教育園區建設,上馬建設職業技術學校,鞏固和提高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積極發展幼兒教育和終身教育。推進名師、優師工程,不斷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支持發展民辦教育和職業教育,籌建華南建筑裝飾工程學院,打造陸河特色教育品牌,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全力推進教育強縣進程。
大力發展文體衛生事業。以增強公民文明素質和文化軟實力為目標,著力推進文化強縣建設。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構建文化服務體系。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全覆蓋,盡快上馬體育館、圖書館等“四館”和“數字影院”建設。繼續實施農民健身工程建設,廣泛開展經常性的文體活動。完善“一中心、多支點、全覆蓋”的城鄉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加快推進縣人民醫院、中醫院及部分鎮衛生院工程項目建設,進一步完善各項服務設施。加大技術人才的引進、培養力度,不斷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不斷提升社會保障水平。重點抓好農民、城鎮居民參加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工作,加大社會保險基金征管力度。逐步提高低保標準,全面提高五保老人供養標準,推進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建設。落實促進就業政策,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強化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培訓,重點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村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工作,確保完成上級下達的各項就業任務。全面完成已開工的2011年度460套保障性住房建設任務,切實抓好今年150套保障性住房建設,確保按時完成任務。
加強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推進平安體系建設。積極實施“六五”普法規劃,提高全民法律意識。高度重視信訪工作,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落實維穩工作責任制,依法處置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群體事件。積極開展“三打兩建”工作,抓好打黑除惡、禁毒等專項行動,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保障市場供應和物價基本穩定,加強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健全完善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加大重點領域的專項整治力度,嚴防各類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健全防災減災工作機制,增強防范和應對各類自然災害的綜合能力。進一步健全應急體系,提高應急保障能力。
強化計生殯改工作。全面加強人口計生工作,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繼續推進“兩無”創建活動,進一步落實層級動態管理責任制,促進人口計生升類創優。全面清理“三道兩區”及縣通鎮公路兩旁的占地毀林亂造墳墓,加快縣殯儀館和公墓山建設步伐,完善鎮級公墓山配套設施建設。
大力加強其它事業發展。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全力抓好縣兒童福利院建設,進一步完善鎮級敬老院管理,擴大供養人數。加強國防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做好“雙擁”和民兵預備役工作。加快推進統計信息共享進程,提高統計工作質量、效率和水平。抓好《陸河縣志》的出版工作。促進審計、法制、外事僑務、民族宗教、臺務、港澳、科技、檔案、防震、人防、廣播電視、殘疾人等工作全面發展。
十、著力推進政府自身建設
建設法治型政府。全面落實依法治縣基本方略,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履行職責,認真落實縣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決定,辦好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堅持向縣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和向縣政協通報情況,密切同各人民團體的聯系,自覺接受監督。
建設服務型政府。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創新和改進公共服務方式,優化公共資源配置。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簡化和規范行政許可程序。擴大公共服務受益面,更好地為基層、企業和群眾服務。深化機關效能建設,提高政府辦事效率。堅持跟蹤督查,公正考評,嚴格獎懲,全面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執行力。
建設廉潔型政府。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有關規定,強化廉政責任制建設。創新形式,推進政務公開。強化審計監督和行政監察,嚴肅查處違法違紀案件,堅決懲治腐敗。加強教育培訓和管理,努力建設政治堅定、業務精通、清正廉潔、作風優良的公務員隊伍。
各位代表,陸河的發展任重道遠,人民的期待催人奮進,我們的任務光榮而艱巨。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上級黨政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依靠全縣人民,振奮精神,同心同德,奮發趕超,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為早日建成“綠色崛起新陸河”而努力奮斗!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陸河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