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報 告
——2011年11月17日在陸河縣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縣長 林少文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政協各位委員及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06年以來工作回顧
過去五年,在上級黨政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和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縣政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縣委提出的“從嚴治政,從寬待商,從優惠民,堅定不移走生態文明發展道路”的總體思路,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全會精神,團結和帶領全縣人民,開拓創新,真抓實干,完成或超額完成了縣六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開創了全縣經濟較快發展、各項事業全面進步、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和諧穩定的喜人局面,為“十年建成生態文明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經濟實力持續增強。2010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32.11億元,五年年均增長(下同)12.7%,實現翻番;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62億元,年均增長26.8%,實現翻兩番目標,獲得省“加快縣域財政發展獎”;工業總產值17.6億元,年均增長13.4%;農業總產值11.57億元,年均增長6.2%;農民人均純收入6070元,年均增長10.2%;全社會固定資產累計完成80億元,年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57億元,年均增長18.8%;2006年以來累計完成外商直接投資5050萬美元,完成外貿出口總額9800萬美元。三次產業結構由2005年的29.3:32.2:38.5調整為2010年的21.4:29.3:49.3。2009年度被評為全省縣域經濟綜合發展力提升最快的第三名。
農村經濟穩步推進。特色農業發展上了一個新臺階,建立了荔枝、青梅、茶葉、香蕉等特色農業基地8個,生寶種養有限公司成為全省農業龍頭企業500強,生寶木瓜和偉能青梅被評為市“金牌”農產品。糧食生產穩步提高,糧食安全考核順利完成上級考評任務。積極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榮獲“全國農技推廣示范縣”、“廣東省現代農業科技示范縣”稱號。畜牧業快速發展,規模養殖場達152個。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生寶種養基地和偉能食品基地被省授予“農業機械化園藝示范基地”。完成造林綠化和低效林改造面積1.2萬公頃,建成“萬村綠”示范點60個。
項目建設成效顯著。認真落實項目建設責任制,積極推進項目建設進度,陸河大道片區改造實現重大突破,南方鑄造、重信靈芝等一批工業項目和北環公路、污水處理廠等一批基礎設施項目相繼建成投產;中心城商住小區、櫻花觀賞園、垃圾無害化處理填埋場等一批重大項目相繼開工建設;螺河三號地開發、糧所“三舊”改造、美食街等項目前期工作推進順利。完成500萬元以上竣工投產項目86宗,累計完成投資20.5億元。認真做好項目儲備和申報工作,爭取上級財政專項資金扶持,累計爭取上級財政補助資金4.2億元,帶動項目總投資10.4億元,建設項目48宗。
工貿經濟較快發展。落實“從寬待商”各項措施,共簽訂招商引資意向、協議、合同項目33個,合同利用外資1.21億美元;全縣新登記各類企業532戶,新登記個體工商戶4000多戶,工業商貿經濟總體實力顯著提高。不斷完善城南、城東工業園區建設,加快推進新河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園區經濟日益壯大,入園企業年產值突破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快速發展,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7億元。
第三產業快速發展。全面實施《陸河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新建激石溪革命紀念園、岳溪生態公園、火山峰森林公園、神象山公園、瑞龍莊園、御水灣溫泉度假村等一批景區景點,“南萬錐濤”入選“汕尾八景”之一。房地產業健康快速發展,螺河一號、吉康華苑(一期)、聚福苑、華府一號等一批商品房小區相繼建成入住。吉康華苑(二期)、中心城等一批商住小區正在建設。
財政收入大幅增長。全面推行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出臺了《非稅管理暫行辦法》、《政府性債務管理暫行辦法》等財稅管理制度。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009年突破億元大關,2010年達到1.62億元,財政綜合增長率全省排名第8位。金融支持發展的力度不斷加大,2010年底各項存款余額26億元,年均增長18.2%;各項貸款余額8.3億元,年均增長19.9%。
——統籌城鄉發展,提升生態文明,宜居建設成效明顯
城鎮建設快速推進。規劃體系不斷完善,先后完成了《陸河縣城總體規劃》、《陸河縣發展戰略規劃》和《教育園區建設規劃》、《岳溪生態博覽園建設規劃》等詳細性規劃以及河田、河口、螺溪等3個中心鎮總體規劃的編制、39個省級試點村莊的規劃編制工作。大坪水質凈化廠、縣城北環路、供水公司引水工程、縣城地下高壓電纜布設工程建成投入使用,縣城防洪堤圍逐步完善,縣城綜合服務功能不斷健全。螺溪鎮和新田鎮豐山村分別被確定為全省首批10個“宜居城鎮創建指導點”和20個“宜居村莊創建指導點”之一。深入開展市容環境整治活動,出臺了《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暫行規定》,突出抓好集鎮周邊環境整治,努力營造整潔有序、宜業宜居的城鄉環境。
交通條件不斷改善。累計投入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資金2.2億元,建成硬底化公路275公里,新建橋梁26座,公路密度提高到113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建設成績位居全省山區縣(市)前列。率先在全市實現全部行政村公路硬底化目標。在全市率先成立農村客運公司,農村客運線路覆蓋全縣所有鄉鎮及達到安全通行條件行政村,農村客運班車通車率達100%。潮惠高速陸河段前期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將于第四屆粵東(汕尾)僑博會期間開工建設。
農村基礎日益鞏固。投入水利基建和年度維修加固資金1.68億元,順利推進城市防洪堤圍、寶安防洪堤圍達標加固工程,全面完成新坑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并通過驗收,完成29宗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加固和維修堤圍、水毀陂頭122宗,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5.9平方公里。全面完成8個鎮農村飲水安全問題,3宗農村學校師生飲水安全工程正在實施。投入1400萬元,完成6個較大地質災害隱患點整治工作。新(改)建水電站36宗,被授予“中國農村水電之鄉”,水電農村電氣化縣通過國家達標驗收。
生態建設成效凸顯。修編了《陸河縣生態文明縣發展總體規劃》,實施“百村百園”工程,全縣127個村(居)委全部建成了農村生活垃圾堆放點,并建成了83個生態小公園,總投資5000萬元的生活垃圾無害化填埋場建設項目已動工,在全市率先建成縣級污水處理廠并保持正常運轉。規劃建設和完善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4個,創建省級生態示范鎮4個,生態示范村5個,綠色學校3所。森林覆蓋率達67.2%,2009年被省政府授予“林業生態縣”稱號。螺河水源保護、榕江源頭保護和水東河、新田河小流域整治工作穩步推進。已建立榕江特有魚類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花鰻鱺省級和大鯢市級自然保護區,保護流域總面積2500公頃。螺溪鎮太平圍村和水唇鎮高塘村被確定為全市新農村建設示范點。榮獲“中國建筑裝飾之鄉”稱號。
——堅持以人為本,改善民計民生,幸福指數不斷提高
著力推進扶貧開發。投入農村危房改造資金1.14億元,完成危房改造任務3193戶,受益群眾1.6萬人;累計投入產業化扶持資金1600萬元,扶持壯大扶貧農業龍頭企業4家。2009年全面啟動扶貧開發“雙到”工作以來,全縣共投入幫扶資金10529萬元,其中投入村級幫扶資金5737萬元,組織實施村級項目386個,全縣已有27個貧困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到3萬元以上,基本實現穩定脫貧。投入貧困戶幫扶資金4792萬元,扶持貧困戶發展種養項目6885個。預計至今年底,全縣4756戶27736人可實現脫貧目標,占全縣貧困人口的71.5%。
突出解決就業問題。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1.4萬人次,組織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培訓3000多人,培訓農村富余勞動力2萬多人次,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3萬人,轉移就業率73%,“雙轉移”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新增城鎮就業人員1.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全面啟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在全市率先實施農村養老保險工作,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覆蓋面分別達到65%和90%以上,新農保試點工作順利開展,是全省16個全覆蓋達標縣之一。全縣年人均收入低于1500元的特困戶已全部納入低保救助,實現應保盡保。全縣重點優撫對象補助全面達到省規定標準,并全部納入城鎮居民、新農合醫療保障體系。
辦好民生實事工程。認真實施“從優惠民”工程,重點解決了農村交通、飲水安全、危房改造、城鎮低收入居民保障房建設等問題。投入885萬元,完成廉租房建設任務162套,2008年起連續三年接受并通過了省、市對我縣黨政實績住房保障考核驗收。今年460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任務已全部按上級要求開工建設。投入3100多萬元,完成8個水庫移民村417戶危房改造及村道、飲水工程等水庫移民遺留項目建設。干部職工住房公積金制度全面實施。成立了“陸河縣慈善會”。
——堅持統籌兼顧,提高發展水平,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教育事業跨越發展。累計投資2.6億元,新建陸河中學和外國語學校,解決了“上高中難”問題。職業技術學校建設各項準備工作基本完成,即將啟動建設。河田中學、陸河中學后勤社會化項目全面完成。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從2006年的46.45%提高到2010年的85%,提前一年實現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目標,大學入圍率逐年提高。全縣中小學生輟學率得到有效控制,入學率、普學率及教育教學質量在全市名列前茅。成立了“振興教育基金會”。
文體事業繁榮發展。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快提升文化軟實力的實施意見》,文化強縣工作扎實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廣播電視覆蓋率達98%?;鶎游捏w陣地不斷鞏固,建成7個鎮級文化站、23個村文化室和82個行政村“農家書屋”,完成8個鎮全民健身廣場和76個村級文體健身小廣場建設。文化事業繁榮發展,以《情滿茶鄉》、《情相連,心相通》等為代表的一批精品力作先后在全國、全省獲獎。河田高景、東坑地景、南萬吉象歌、陸河擂茶等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別入選國家級、省級、市級和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醫療衛生加快發展。積極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順利推進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全縣醫療衛生機構基本建設、醫療設備、技術人才配套建設得到加強,信息化管理系統基本建立,重大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得到有效防控。新農合參合率實現100%,在全市率先推行即時補償制度,并把住院即時補償制度擴展到鎮衛生院,門診補償下放到農村衛生站。全縣所有行政村均按標準設置了衛生站,覆蓋率100%。
計生殯改上新臺階。深入開展計生綜合改革工作,落實層級責任管理制度,創“兩無鎮”8個,占100%,“兩無村”99個,占78%,人口計生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實現由省三類計生地區縣升為二類縣,積極推進“創省優升一類”活動。全縣8個鎮公益性公墓山全面建成,投入使用,火化率逐年提高,得到省、市的肯定??h級公墓山、殯儀館前期準備工作就緒,將于近期上馬建設,節儉、健康、文明的喪葬新風逐步形成。
綜治維穩全面加強。加大“嚴打”整治和社會面的控制力度,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關注的治安熱點難點問題?!捌桨碴懞印鄙鐣伟惨曨l監控系統開通投入使用,縣級和8個鎮級綜治信訪維穩中心以及全縣127個村(居)委綜治信訪維穩工作站正常運作,“三級平臺”建設走在全市前列,得到省、市的充分肯定。健全重大自然災害、突發公共安全事件應急處理機制,防災減災能力不斷增強,突發性、群體性事件得到依法妥善處置。
其它事業全面發展??萍紕撔履芰Φ玫捷^大提升,創建了16個省、市級科技示范基地,40多個科研課題通過省、市立項,申請專利70件,被確定為“廣東省知識產權區域試點縣”?!半p擁”成果不斷擴大,全面落實爭創省級雙擁模范縣“兩連冠”工作任務。人才隊伍建設步伐加快。環保工作得到加強,全面完成市政府下達任務。順利完成全縣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全國經濟普查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蛾懞涌h志》完成志稿初審工作。人防結合民用建筑政策全面實施,人防警報音響覆蓋率和報知率達100%。重視殘疾人工作,“創建全國殘疾人社區康復示范縣”通過驗收。安全生產工作扎實推進,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產品質量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不斷強化。精神文明建設扎實開展,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高。審計、法制、人事、國防、打私、臺務、物價、司法、老齡、民族宗教、檔案、外事僑務、工會、青年、婦女兒童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注重自身發展,優化政務環境,執政能力全面加強
完善依法行政制度。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全面完成,縣政府及組成部門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依法監督、縣政協的民主監督,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堅持向縣人大報告、向縣政協通報工作制度,認真吸納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和建議。五年共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268件、政協提案166件,100%得到回復。
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大力推進網上公開和政府信息查閱點建設。完善電子政務系統建設,建立了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系統,25個單位131個審批事項納入電子監察,實現在線監督。率先在全市開播“政風行風熱線”節目,錄播熱線節目141期。
切實加強廉政建設。強化制度約束機制,深入開展整頓機關作風、“萬眾評公務”和“民主評議公務”活動。查處了一批違法違紀案件。各級機關和領導干部的廉潔自律意識不斷增強,群眾反映比較強烈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各位代表,過去的五年,是全縣人民搶抓機遇、迎難而上、奮力拼搏的五年,是全縣經濟實力增長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五年。五年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上級黨政和縣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縣上下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開拓進取的結果;是全縣干部群眾和衷共濟、奮力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全體干部職工,向駐我縣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各人民團體、社會各界人士,向所有關心支持我縣發展的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以及外地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農村貧困面大,交通不暢通,仍然是最基本的縣情。農業結構調整任務艱巨,農民增收難度依然很大;工業企業少、生產規模小、科技含量低、企業融資難;財源后勁不足,財政收支矛盾突出;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任務繁重,城鎮化水平低;城鄉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發展不平衡;維護社會穩定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強農惠農政策的規范化管理還需進一步完善;個別政府部門和公務人員的大局意識、責任意識還不強,執行力弱化,作風漂浮,辦事拖拉,效率低下,機關行政效能和服務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將予以高度重視,認真加以解決。
今后五年工作重點
今后五年,是陸河發展的戰略機遇期、重要轉型期和跨越突破期,也是“十年建成生態文明縣”的最后五年??h第七次黨代會對未來五年的發展形勢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全縣工作的指導思想、奮斗目標和戰略舉措,這是做好政府工作的行動綱領。只要我們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審時度勢,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就一定能夠進一步開創又好又快發展的新局面。
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綠色崛起,出色生活”為主線和核心,繼續實施“三樂三從一堅定,四保四治八不亂”總體思路,牢牢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把握加強社會建設、創新社會管理這個重點,搶抓機遇,強勢推進,不斷開創科學跨越發展新局面,為建設生態文明幸福陸河而努力奮斗。
主要奮斗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6%以上;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2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35%;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長6%;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2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0%;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8%;外貿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1%;外商直接投資年均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0.2%;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萬元GDP能耗完成市下達指標。
為實現以上目標,縣政府將著重抓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全力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新跨越。
一、突出綠色生態建設,在打造宜居環境、統籌城鄉發展上實現新跨越。
加強城鄉生態環境建設。鞏固和發展林業生態縣建設成果,加快生態公益林、水源涵養林、綠道網和城鄉綠化一體化工程建設,加大生態資源保護力度,著力提高森林覆蓋率和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加大環境監測和執法力度,加強螺河、榕江、南告水庫等飲用水源的綜合治理和保護,全面清理飲用水源地養殖場。推進鎮級污水設施的規劃建設,全面上馬建設鎮級生活污水生化處理池,建立城鄉一體化污染防治監控體系和環境綜合治理長效機制,不斷改善環境質量。保護各類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水源保護區等生態功能區。加大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力度,繼續推進省級“生態鎮(村)”和國家“環境優美鄉鎮”創建活動,積極倡導生態文明,加快推進宜居城鄉建設。
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加大低碳經濟宣傳力度,倡導公眾綠色、低碳消費,支持發展低碳經濟。提高項目落戶環保門檻,嚴格控制、強制淘汰高耗能、高污染項目,促進產業低碳化、建筑綠色化、主要污染物減量化,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和現代生態農業,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推進循環經濟發展,萬元GDP能耗完成市下達指標。全縣生態與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空氣質量保持良好。
強化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實行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加大土地執法力度,堅決打擊私自買賣土地行為,維護土地利用和管理秩序。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大土地資源整理和復墾力度,加強基本農田建設,保持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實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推動工業向園區集中發展,確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供應。加強水源、礦產等資源保護與合理開發,推進工業、農業及生活領域節約集約利用資源。
不斷改善城鄉面貌。按照“突出縣城、集聚發展,富鎮強村、興業富民”的思路,加快推進縣城功能建設。進一步完善城市綜合管理制度,成立縣綜合執法局,加強城市執法隊伍建設,加大環境衛生、交通秩序及建筑景觀整治力度,進一步完善縣城自來水管網、垃圾場、垃圾中轉站、公共交通、飲水安全等配套設施建設,確保城市整潔有序。進一步完善大坪水質凈化廠配套設施建設,建設覆蓋縣城的污水收集管網,日處理能力150噸的生活垃圾無害化填埋場將于明年投入使用。統籌推進鄉鎮規劃建設,繼續推進“百村百園”工程,全面完成八個生態鎮建設。重點抓好縣城的“三邊一中三出口”規劃建設和管理,推進縣城中軸線陸河大道整體建設以及教育園區、城市防洪堤圍、“一河兩岸”商住小區的規劃建設,按規劃實施縣城美化、綠化、亮化工程,切實提高縣城品位。統籌推進城鄉發展,加強村容村貌整治,優化農村公共服務,實現全部自然村公路硬底化目標,全部開通覆蓋城鄉的公交線路。繼續推進“六好”平安和諧社區建設,切實抓好鄉鎮的規劃編制工作,啟動名鎮名村示范縣建設。扎實開展強村促穩定、強居促和諧“雙強雙促”計劃,提高社區綜合服務水平。
二、突出重點項目建設,在夯實發展基礎、壯大經濟實力上實現新跨越。
全力抓好項目建設。堅定不移地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圍繞縣域綜合實力提升和結構優化,抓好農副產品深加工、風能、太陽能、抽水蓄能電站、天然氣、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新河工業園區、潮惠高速和天汕高速陸河段建設工程、小流域綜合整治及櫻花、茶花、梅花三個觀賞園等85宗重點項目的對接落實。特別要全力推動潮惠高速陸河段建設的各項工作,確保工程快速順利推進,早日建成投入使用,全面改善我縣的對外交通條件。繼續落實縣領導掛鉤重點項目建設責任制和責任單位負責制,提高項目建設進度和管理水平。
努力擴大招商引資。抓好以新河工業園、城南工業園、城東工業園為主體的工業園區建設,吸納一批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經濟效益好的企業入駐園區。依托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新型能源產業,逐步從政策招商轉向產業招商、園區招商,努力提高招商引資合同履約率、資金到位率、項目開工率和投入產出率。
壯大工業經濟實力。堅持走生態型工業發展道路,依托工業園和生態產業園,推進工業產業集群,重點發展傳統優勢產業和資源加工型產業,推進產業招商,做大做強工業經濟。堅持技術創新、自主創新、應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機械制造、紡織服裝、食品飲料、珠寶首飾加工等傳統產業,實現傳統產業的優化升級。通過引進國內外企業集團,運用現代先進設備、技術工藝和管理方式,加快水電、風電資源整合開發,大力發展高附加值農副產品深加工,打造資源循環型經濟實體。突出抓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推動規模以上工業大發展。
三、突出特色經濟建設,在優化經濟結構、增強發展活力上實現新跨越。
抓好產業基地建設。堅持規?;?、集約化、產業化方向,加快推進青梅、油茶、木瓜、靈芝、油橄欖、豐產樹種等的種植和深加工基地建設,建設一批特色專業鎮、村及農業合作社。新增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和省、市農業龍頭企業。積極推廣良種良法及農村適用技術,積極推進品牌戰略,鼓勵企業創名牌,做優特色農產品品牌,爭取新增一批省、市名優產品。
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充分整合、挖掘綠色長廊、花海觀光、休閑養生、紅色文化等“四線多點”旅游資源,著力打造“山色生態,泉色旅游”精品旅游線路。突出抓好旅游景區景點建設,創建梅花、櫻花、茶花三個萬畝基地,做好“三花”文章,打造萬畝花海景觀,在東坑十萬畝梅園景區建造“香雪谷”、“墨客亭”景點。進一步整合、優化西部螺溪、南萬、上護和新田激石溪一帶的優質生態資源,著力打造西部“綠色長廊”,凸顯“一年四季花不敗,春夏秋冬水長流”的客俗桃源形象。加快溫泉旅游建設步伐,充分利用好上護、水唇、河田豐富的溫泉資源,打造泉色旅游;充分挖掘紅色文化底蘊,打造紅色文化旅游。加快縣城星級酒店和商務酒店建設步伐,不斷提高旅游接待服務水平。完善城鄉商貿市場體系和流通服務體系,發展電子商務、社區服務等產業。依托潮惠、天汕高速公路和資源優勢,發展人流、物流、資金流服務網點建設,活躍商貿流通。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加快中心城商住小區、吉康華苑二期、碧桂園等房地產項目建設步伐。通過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逐步推進產業結構優化。
加強財源建設。著力培育效益型財源,加大對骨干企業和重大項目的扶持力度,鞏固壯大現有財源,挖掘培植后續財源,努力增加財政收入。積極爭取上級轉移支付和各類專項資金支持,緩解縣級財政壓力。做好螺河三號地、陸河大道延伸段兩邊等土地儲備工作,進一步加強對山坡地園地開發整理項目的管理,做好土地文章;積極扶持偉能食品、生寶種養、重信靈芝等企業發展壯大,為縣財政提供穩定稅源。
加強財稅管理。堅持依法治稅,強化稅收征管,加強重點稅源的動態管理,保證財政收入及時、足額、均衡入庫。按照“壓縮開支保運轉,集中財力辦大事”的要求,進一步優化支出結構,壓縮一般性支出,厲行節約,重點保證“三農”、社會事業、民生實事和重大項目支出。繼續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嚴格執行《預算法》,進一步完善部門預算,加大國庫集中支付、政府采購、非稅收入管理改革。加強財政監督檢查,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抓好鄉鎮財政建設,提高鄉鎮財政管理水平。
加強金融服務。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項目建設、新農村建設、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信貸支持力度,努力增加信貸總量。加大對農村青年創業貸款的扶持力度。
四、突出民生事業建設,在加強社會管理、促進持續發展上實現新跨越。
穩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按照省市的部署,推進我縣的農村綜合改革工作,各鎮劃分為“優先發展區”、“重點發展區”和“開發與保護并重示范區”等三大主體功能區,實行分類指導、錯位發展。本著“能放則放,該放必放”和“責、權、利相一致”原則,把部分縣級行政管理職能和社會管理權限向鄉鎮延伸,不斷擴大鎮級事權,推動基層政府職能從行政管理向社會服務的轉變。
強力推進扶貧開發工作。繼續全力做好扶貧開發“雙到” 工作,做到“縣有龍頭,鎮有基地,村有項目,戶有收益”,重點扶持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低收入住房困難戶住房改造,加大產業扶貧和農村富余勞動力培訓轉移力度,拓寬農戶增收渠道,確保貧困村的面貌得到明顯改觀,實現貧困村90%以上的貧困戶穩定脫貧和省提出的“兩年內完成貧困村住房改造”目標。
切實抓好就業再就業工作。積極擴大和穩定就業,切實加大“雙轉移”工作力度,加強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抓好農業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有序轉移,鼓勵自主創業和壯大產業規模。加強再就業培訓和創業培訓,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繼續組織實施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活動,促進就業再就業政策的落實。
不斷提升社會保障水平。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穩步擴大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城鎮職工和居民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生育保險覆蓋面。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妥善安排困難群眾生活。逐步提高低保標準,全面提高“五?!崩先?、孤兒供養標準,推進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建設。
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積極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完善管理服務網絡,強化基層基礎工作。積極實施“六五”普法規劃,提高全民法治意識,推進“法治陸河”建設。堅持群防群治、綜合治理的方針,推進矛盾糾紛、治安問題、重點人員、安全隱患“四項排查整治”工作常態化、制度化,切實把問題解決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進一步完善“三級平臺”設施建設,加大投入,全力打造“平安特區”,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加強應急體系建設,進一步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嚴防各類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
大力整頓市場經濟秩序。把保障市場供應、穩定市場物價作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重要任務,在保障主要農產品、食品藥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產資料供應的同時,綜合運用各種調控手段,全面加強價格調控監管工作,確保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抓好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各類制假售假等違法行為,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推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均衡發展,重視學前教育,支持發展民辦教育和職業教育。調整優化教育布局,加快籌建華南建筑裝飾工程學院步伐,繼續完善教育園區建設,加快職業學校建設步伐,打造陸河特色教育品牌。抓好校長和教師隊伍建設,推進“創名校、塑名師”工程,不斷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創新管理機制,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力爭早日實現“教育強縣”目標。
重視發展衛生事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高基層醫療服務水平,完善覆蓋城鄉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提供安全有效、廉價方便的醫療服務,提升群眾健康指數。加快推進縣人民醫院綜合樓、中醫院及部分鎮衛生院工程項目建設,進一步完善各項服務設施,注重做好衛生醫技人才培養工作。
全面發展文體事業。加快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加強文體設施建設,提升陸河客家文化知名度,提升文化軟實力。推進文體重點項目工程建設,完成綜合健身館建設,推進體育館、圖書館、博物館等文化場館建設,繼續實施“農家書屋”和農民健身工程建設,廣泛開展經常性的文體活動,擴大公共文化服務覆蓋面。推進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繼續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挖掘、整理工作,爭取入選一批市級、省級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強化計生殯改工作。全面加強人口計生工作,完善利益導向機制和優質服務體系建設,努力穩定低生育水平,繼續創建兩無活動,進一步落實層級目標責任制管理,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加快縣殯儀館和公墓山建設步伐,全面清理“三道兩區”占地毀林亂造墳墓,提高火化率,營造厚養薄葬、文明喪葬新風尚。
協調發展其它事業。加快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工作,提高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型企業。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全力抓好縣兒童福利院和救災物資儲備倉庫建設,進一步完善鎮級敬老院管理工作,擴大集中供養人數,完善光榮院和光榮間建設。加強國防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做好“雙擁”和民兵預備役工作。加強食品藥品監督管理,規范市場秩序。加快推進統計信息共享進程,提高統計工作質量、效率和水平,認真抓好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開發工作。抓好《陸河縣志》的出版工作。促進審計、法制、外事僑務、民族宗教、臺務、港澳、檔案、防震、人防、廣播電視、殘疾人等工作全面發展。
五、突出政府自身建設,在提高服務水平、建設人民滿意政府上實現新跨越。
轉變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鞏固政府機構改革成果,理順縣鎮政府和部門職責權限,發揮好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健全“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制。加強理論學習和業務培訓,創建學習型政府機關。全面推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公開招聘制度,健全事業單位收入分配制度和績效考核機制。擴大公共服務受益面,提高公眾滿意度。
依法行政,建設法治型政府。落實《法治陸河建設實施意見(2011-2015年)》,全面推進依法治縣工作。堅持科學民主決策,依法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始終堅持縣委的領導,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工作監督、法律監督,縣政協的民主監督,社會各界的群眾監督和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深入推進政務、村務、廠務公開,堅持政府新聞發布和信息公開制度,支持網絡問政,加強電子政務建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工作的透明度。完善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糾紛調處機制和權益保障機制,切實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
從嚴治政,建設廉潔型政府。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自覺遵守《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深入開展反腐敗斗爭,推進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著力從源頭上預防腐敗。加大違紀違法案件查辦力度,嚴格規范工程建設招投標、項目合同監理制、財政轉移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政府采購、國有資產轉讓等公共資源管理。切實加強強農惠農資金監管,嚴格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和“收支兩條線”管理,嚴肅財經紀律,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厲行節約,嚴禁鋪張浪費,自覺做到為民、務實、勤政、廉潔。
改進作風,建設效能型政府。深入學習和實踐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大興求真務實之風,講實話、鼓實勁、重實績、求實效,以良好的政風塑形象、帶民風、促發展。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堅持跟蹤督查,公正考評,嚴格獎懲,全面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執行力。
各位代表,回顧過去,成績輝煌,我們精神振奮;展望未來,藍圖宏偉,我們信心百倍。讓我們站在新的起點上,在上級黨政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團結帶領全縣人民,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豪邁干勁,以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強大合力,開拓創新,真抓實干,為把陸河建設成為生態良好、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充滿活力、獨具魅力的生態文明縣而努力奮斗!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陸河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