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id="byqy4"><small id="byqy4"><dl id="byqy4"></dl></small></b>

    1. 陸河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

      <b id="byqy4"><small id="byqy4"><dl id="byqy4"></dl></small></b>

      1. 2006年11月政府工作報告
        • 2006-11-20 11:19
        • 來源: 陸河縣信息中心
        • 發布機構:
        • 【字體:    

          政府工作報告

          

        ──2006年11月16日在陸河縣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縣長  馬智華

         

        各位代表:

            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五屆政府工作回顧

            本屆政府履職以來,在上級黨政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和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凝聚力量、創新優勢、跨越發展”的總體要求,積極實施“四抓四促”經濟發展思路,緊緊依靠和團結全縣人民,齊心協力,奮發進取,確保了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三個文明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順利完成了縣五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

            ──國民經濟全面快速發展。幾年來,我們始終把加快發展作為政府工作的第一要務來抓,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努力改善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發展工業經濟,積極拓展第三產業,增強經濟綜合實力。2005年,全縣生產總值17.3億元,比2002年增長45.0%,三年年均增長13.2%;預計2006年1-9月,全縣生產總值14.3億元,同比增長15.8%。經濟結構逐步優化,發展后勁增強。三次產業的比重由2002年的36.3:26.4:37.3調整至2005年的29.3:32.2:38.5。大力實施“工業興縣”戰略,加快城南工業園區、城東工業園區及新河工業園區建設步伐,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工業經濟呈現持續快速發展態勢。工業總產值、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分別從2002年的5.3億元、1.4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9.4億元、2.6億元。以旅游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發展加快。全縣第三產業增加值從2002年的4.4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6.8億元,成為全縣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基礎地位繼續得到加強。四年來,全縣共投入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資金1.8億元,其中投入小水電工程建設資金近8千萬元,新建水電站14座,新增裝機容量12560千瓦;投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程項目資金近億元,除險加固水利設施一批。加大了土地開發力度,保持了耕地總量的占補平衡,糧食生產連續三年完成市下達的考評指標。幾年來,全縣投入造林資金3000萬元,完成人工林11.7萬畝,基本完成省政府提出的三年消滅宜林荒山造林綠化任務。加快了農業綜合開發步伐,提升了農業機械化水平,鞏固和擴大了水果、茶葉、優質稻等農業生產基地。我縣花鰻鱺和大鯢兩個水產自然保護區升格為市級保護區。我縣被授予“中國青梅之鄉”,我縣青梅被批準為全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05年全縣農業總產值7.2億元。

            ──扶貧開發取得新成果。積極實施《陸河縣“十五”扶貧開發規劃》,堅持不懈地抓好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和扶貧龍頭企業建設,農村人均純收入1500元以下的貧困人口逐年下降。農村稅費改革不斷完善,農民實現零稅賦,農業戶口學生全面享受免費義務教育。投入2600多萬元創辦了12個“大禹杯”競賽示范點,廣泛發動農戶進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積極實施“十項民心工程”,農村居民住房環境改善,2004年以來共完成住房改造 2117戶;加大農村重危房的改造力度,全面啟動1346戶全倒戶(重危房戶)的重建;解決了農村5.3萬人的飲水難問題。人民群眾住房難、就醫難、行路難、子女入學難、飲水難等問題逐步得到解決。加快中心鎮及縣城社區建設。做好新農村建設的規劃編制,全面啟動以“六個五”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四年來,我縣農村面貌有了很大變化,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明顯提高。2005年全縣農村人均純收入3733元,比2002年增長15.3%,三年年均增長4.9%。

            ──基礎設施建設上新臺階。幾年來,全縣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1.9億元,年均增長20.5 %,有力地拉動了全縣經濟增長。交通方面:共投入3.6億元,新(改、擴)建公路528公里,全縣92%的行政村實現公路硬底化。陸五公路改造、縣城環東公路、新田至上護公路、螺溪至五華公路、新田至吉石溪公路已建成通車。水唇至普寧公路、黃金坑至南告公路正加緊施工。完成縣汽車客運站擴建和縣公路運輸樞紐管理服務中心業務用房建設。廣東省溪東倉庫已完成前期準備工作。通訊方面:至目前,全縣交換機總容量6.73萬門,固定電話總數達5.23萬門,移動電話總數達6.2萬門,互聯網已覆蓋縣城及其它圩鎮。電力方面:幾年來,共投入電網建設資金5600萬元,完成了35千伏螺溪輸變電站的建設,南萬35千伏輸變電站工程已基本完成,河口110千伏輸變電站工程已上馬建設,第一、二批供電農網改造全面完成。我縣“十五”農村水電電氣化建設于2005年順利通過省的達標驗收。市政方面:加強了規劃管理工作,《陸河縣城總體規劃》已修編完成,縣城“一心一軸一帶一環”和“一河二堤三站四橋五區六配套”工程項目建設步伐加快,完成了人民中路改造和縣城人民北路自來水管網鋪設工程,縣城防洪堤圍第一期全長6公里主體工程在今年春節前可全面完工,屆時螺河兩岸將顯現全新景象,縣城品位將大大提高??h城污水處理廠已上馬建設,四十米大道、螺河1號房地產開發項目進程加快??h城各項綜合服務功能基本具備。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對外開放水平逐步提升。我們突出抓好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工作,不斷優化投資環境,落實招商引資責任制和重點項目建設領導負責制,積極開展全方位招商工作。全縣外貿出口總額從2002年的505萬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364萬美元,年均增長39.3%;外商直接投資從2002年470萬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901萬美元,比增92%;實際利用外資從2002年的575萬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574萬美元,年均增長39.9%。今年1-10月份,全縣合同利用外資1473萬美元,同比增長326%,完成市任務123%;外商直接投資363萬美元,同比增長12%;外貿出口總額2269.1萬美元,同比增長131%,完成市任務142%。工業企業、旅游項目落戶我縣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為縣財稅創收作出了貢獻。目前全縣招商引資已注冊企業(項目)43個,已投產企業(項目)34個,投資額7.7億元;在建及正在征地建設的重點項目有17個,投資總額8.5億元。深圳水田居委投資4個億在河口開發的水田工業轉移園區項目已上馬建設,投資10個億的上護高爾夫球溫泉山莊、投資3個億的水唇湯排溫泉山莊及工業企業項目前期工作進展順利,河口工業轉移區二期工程、建大輪胎廠、臺商元升集團投建臺灣工業帶項目準備工作也在緊張進行中。我們積極廣泛聯絡海外僑胞、港澳臺同胞和社會各界朋友,不斷加強對外溝通與合作。期間成功舉辦青梅節、陸河縣投資環境推介會暨“三個一批”活動,大大提高了陸河的知名度。

            ──財稅收入增長,商貿流通活躍。財稅部門強化征管,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實現了財政收支的總體平衡,財稅工作取得了新突破。2004年財政綜合增長率在全省67個縣(市)中排名第二, 2005年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939萬元,比2002年增長60.8%,年均增長17.1%,財政綜合增長率排名第八。今年1-9月份,全縣財政完成一般預算收入4125萬元,比增34.2%;國稅收入完成2684萬元,比增70%;地稅收入完成2587萬元,比增53.8%。免抵調庫收入取得歷史性突破,財政綜合增長率連續三個月在全省67個縣(市)中排名第一。切實做好城信社和農金會的資產處置和欠款追收工作,確保金融運行平穩。今年1-9月份,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 11.98億元,比增9.3%;各項貸款余額3.98億元,比增10%。加強了市場價格監管和調控。城鄉市場商品供應充裕,價格總水平穩中趨升。2005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05億元,比2002年增長38.5%,年均增長11.5%。至今年9月底止,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67億元,同比增長20.2%。

            ──發展和改革同步推進。幾年來,在全力推進經濟建設的同時,進行了行政、財稅、教育、文化、國企、社保、金融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明顯的成效??h、鎮機構改革全面完成,干部隊伍人事制度改革不斷深化;政府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不斷推進,清理了行政審批事項197項;財稅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收支兩條線得到加強,縣直機關全面推行部門預算,政府采購、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步伐加快;云峰電站完成了破產拍賣重新建設,現已投入正常生產;農村稅費改革得到進一步鞏固;農村信用社、糧食流通體制改革順利完成;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改革有序推進;初步建立了人才、技術、產權、有形建筑、勞動力、土地等要素市場,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強化管理和服務,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樹立“以人為本”、“執政為民”觀念,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服務水平,促進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精神文明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和“雙融雙建”活動順利開展,創建了一批文明社區、文明村、文明單位和文明戶,塑造了文明、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平淌聵I不斷發展。大力實施“科教興縣”戰略,“普九”成果不斷鞏固。中小學危房校舍改造步伐加快。三年共籌資8000多萬元,重建了30所學校,改造了87所學校,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高中教育發展加快。投入近6000萬元新建和完善河田中學各項教學設施,通過了省一級學校和省現代化教育實驗學校的評估驗收;河口中學擴建和水唇中學遷建工作進展順利,新校區主體工程已完工并投入使用;新建陸河中學已完成立項,前期準備工作進展順利,開辦了陸河縣職業技術學校。教育整體水平不斷提高,連續二年在省、市組織的縣黨政主要領導基礎教育考核中列全市第一名。積極創辦科技種養示范點和開展科技下鄉活動,加大了科技培訓、示范力度。文體事業繁榮興旺。山區文化設施進一步完善,鎮級文化站相繼建成投入使用;文化事業進一步發展,《紀檢監察之歌》獲省反腐倡廉歌曲大賽金獎,河田高景獲首屆廣東省民間藝術飄色大賽銀獎,山歌對唱《青梅情》獲粵贛閩桂四省客家山歌邀請賽金獎,創作山歌表演唱《陸河是個好地方》榮獲盛世山歌唱和諧--泛珠三角及臺灣地區優秀客家山歌邀請賽銀獎及組織獎;全民健身設施不斷完善,群眾性體育活動廣泛開展。衛生事業健康發展。注重抓好農村衛生醫療基礎設施的建設,著重抓好計劃免疫和重大傳染病的防治工作,努力提高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取得了抗擊非典和防治禽流感疫情的勝利。動物防疫網絡逐步完善,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得到有效防控,連續兩年被市考核評為優秀等次,排在全市第一位。四年來,投入2230萬元完善縣鎮醫療衛生機構的設施建設,重建或改造了5個鎮衛生院,全縣117個行政村中有109個設置了衛生室(站、所)。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全面展開,目前全縣農民參合率83.4%,達到了省農村合作醫療示范縣的標準。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工作進一步加強,全縣無傳染病暴發流行,無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發生。民政、計生、武裝和殘疾人工作取得新進展。全面落實優撫政策,全縣重點優撫對象的“雙定”標準全面達到省規定的標準;2004年以來應安置的98名退伍士兵和隨軍家屬已安置上崗,退伍兵安置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嚴格執行殯改法規,努力提高火化率,選址建設公益性公墓山先行點,殯改工作取得新成績。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深入開展計劃生育優質服務活動。幾年來全縣累計投入500多萬元完善計生基礎設施和網絡建設。2004年我縣計生工作被省“黃牌”警告,2005年全縣各級突出圍繞“打基礎、掃庫存、建機制、抓責任”幾個環節開展工作,不斷加大計生工作力度,建立了計劃生育層級動態管理責任制,扭轉了人口計生工作的被動局面,摘掉了“黃牌警告”帽子,提升了全縣計生工作水平。高標準完成征兵、民兵組織整頓和民兵倉庫清理整治工作。2005年我縣人武部軍事訓練正規化建設被省軍區評為“先進單位”;我縣征兵工作連續17年被省、市評為“全優單位”。四年來投入500多萬元完善消防、武警配套設施建設,消防應急能力得到加強,2003年以來全縣未發生一起重大特大火災事故,我縣被省政府評為“2002-2005年度消防工作先進單位”。殘疾人的就業、醫療、康復和基層組織建設工作取得新成績,2006年我縣被列為全省3個基層殘疾人組織建設試點縣之一。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不斷完善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五大基本社會保障體系,社保覆蓋面不斷擴大,至今年6月底,全縣參加各類社會保險人數3.2萬人。社會保障制度日臻完善,實現養老金100%按時足額發放。進一步落實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重視解決特困群眾在子女入學、醫療、住房、法律援助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資源和環境保護成效顯著。強化環保法規和環保責任制落實,積極推進螺河環境綜合整治。合理保護和開發自然資源,開展省、市、縣三級生態示范區創建活動。加強建設項目環保管理,嚴格執行《廣東省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和建設項目“三同時”制度,控制新污染的產生。不斷鞏固和完善農村藥品“兩網”建設,規范藥品流通秩序。全縣現有村級藥店155家,供應網實際覆蓋率92%,監督網覆蓋率97%,有效地遏制了假劣藥品泛濫的現象。我縣成為市農村藥品兩網建設的示范縣。計劃、僑務、宗教、老齡、檔案等工作也取得了新成效。

            ──社會治安保持穩定,民主法制建設繼續加強。不斷加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力度,堅持不懈地開展嚴打專項斗爭和重點整治工作,嚴厲打擊“兩搶一盜”、“六合彩”賭博等違法犯罪活動。三年來共破獲各類刑事案件161宗,抓獲各類犯罪分子290人。加大了對“法輪功”邪教組織的打擊、控制、教育力度,有效地遏制了社會丑惡現象的滋生蔓延,維護了社會穩定。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落實了各項防范和管理措施,開展安全生產整治,避免了重大事故發生,確保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堅持從嚴治政,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切實抓好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查處了一批違法違紀案件。大力推進依法治縣工作,民主法制建設得到加強。堅持和完善向縣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縣政協通報情況制度,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監督。四年來,共辦理縣人大代表議案和建議216件,市、縣政協委員提案206件,建議、提案辦復率均為100%。加強與工會、共青團、婦聯和工商聯等群團組織的聯系,認真聽取他們對政府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認真貫徹執行《行政許可法》、《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和《公務員法》。全面推進縣、鎮政務公開、村務公開、廠務公開和收費公開。村民自治進一步完善,司法工作全面發展,三級人民調解網絡不斷健全,矛盾糾紛基本消化在基層。開展了“四五”普法教育,干部群眾的法制觀念不斷增強。加強對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強化對土地交易、建筑工程招標的監管,從源頭上防止腐敗。認真貫徹執行《統計法》和《全國經濟普查條例》,圓滿完成了全國第一次經濟普查各項工作任務。堅持領導接訪制度,認真做好群眾的來信來訪調處工作,幫助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密切政府與人民群眾的關系。

            各位代表,過去四年,我縣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脫貧奔康步伐加快,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取得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我們的主要體會是:必須堅持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為全縣經濟穩步發展提供新的動力;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牢固樹立“大項目大發展、小項目小發展、沒有項目不能發展”的思想,全力推進經濟跨越發展;必須堅持從陸河的實際出發,不斷創新工作思路,走出一條具有陸河特色的發展路子;必須堅持依法行政,不斷完善各項管理體制,促進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為實現跨越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更加關注民生問題,切實加強團結,努力營造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必須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積極爭取海內外各界人士的支持,共同推進社會各項事業的進步。

            各位代表,我縣過去四年取得的成就,是在上級黨政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政協的大力支持下,全縣人民團結一致、群策群力、努力開拓的結果,也是上級各部門、中山市及廣大華僑、港澳臺同胞和社會各界人士鼎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縣人民政府,向所有為陸河發展作出貢獻的同志們、朋友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四年來的實踐證明,縣政府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堅決的,制定的經濟發展措施是符合陸河實際的、切實可行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都取得顯著的成績。但是,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我縣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難和問題:農業和農村經濟產業結構不夠合理,發展不夠快,農民增收還比較慢,生產和生活條件還需進一步改善;工業經濟運行質量不夠高,效益有待提高;企業改制面臨的困難較多,進展緩慢;財政、金融形勢依然嚴峻,財政收入增長乏力,收支矛盾突出;經濟發展環境還不盡如人意,各種配套政策有待于改進和完善;政府部門工作作風有待改善,辦事效率還需進一步提高;社會不穩定因素依然存在等等。對于這些問題,縣政府將高度重視,決心在今后工作中,采取積極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今后五年奮斗目標和2007年工作建議

            今后五年是我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抓住機遇,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緊緊圍繞省對粵東地區提出的“三年打基礎、五年大變化、十年大發展”的指導方針,按照縣第六次黨代會提出的“一年一大步、三年大變化、五年大發展”的奮斗目標,增創新優勢,推動新跨越,構建和諧新陸河,把我縣建設成為新興工業、生態旅游業發達的經濟強縣。

            今后工作總體要求和任務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委工作部署和省促進粵東地區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縣第六次黨代會工作要求,繼續實施“四抓四促”經濟發展思路,明確目標,堅定信心,團結拼搏,增創開放、特色、體制、產業、資源、環境“六大新優勢”,實施“六大舉措”,推動“六個新跨越”:引進工業大項目,推動經濟總量新跨越;創建農業大基地,推動特色經濟新跨越;實施旅游大開發,推動商貿流通新跨越;經營城鎮大動作,推動城鄉一體新跨越;基礎設施大加強,推動發展環境新跨越;致力創新大突破,推動品牌產業新跨越。努力在新的起點上實現陸河經濟社會更快更好發展。

            2007年我縣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縣生產總值增長16%;工業總產值增長26%;農業總產值增長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20%;農村人均純收入增長5%;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9‰以內。

            為實現上述目標,必須努力做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大力發展二、三產業,推動經濟總量跨越發展

            切實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動工業經濟躍上新臺階。針對陸河縣經濟發展現狀,在今后工作中,必須把招商引資興辦工業作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按照省委張德江書記在粵東會議上“粵東要加快發展,關鍵在于大力發展工業上”的指示精神,進一步落實責任制,降低門檻,真正兌現各項優惠措施,不斷優化投資環境,特別要抓住珠三角地區產業轉移和我縣與臺商聯系密切的機遇,充分發揮元升集團的橋梁紐帶作用,主動承接污染少、科技含量高的產業到陸河落戶,實實在在把招商引資興辦工業作為拉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關鍵工作來抓,以此壯大全縣經濟總量,帶動縣級財政的發展。

            當前在著力抓好水田工業區、元升集團運作中心及臺商工業帶、上護高爾夫球溫泉度假村,水唇湯排溫泉山莊、建大輪胎廠、河口工業轉移區二期工程等重點項目的跟蹤落實和服務的同時,要加快嘉誠鞋廠、大恒通電線廠、潤滑油廠、翠綠美工藝廠、黃金坑溫泉度假村、中密度纖維板廠、螺溪燈飾廠、白水寨瀑布公園等項目的建設進度以及元升、祥盛、麥卡等企業的增資擴產工作;不斷完善招商引資體制,充分發揮各職能部門、各社會團體和外出人士、鄉賢、老板的橋梁紐帶作用,力爭引進一批對陸河財政增長有重大貢獻的“造血型”項目在我縣生根開花結果,推動全縣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

            努力增加外貿出口。一要進一步擴大企業進出口經營權的賦予范圍,積極鼓勵和支持企業申報進出口經營權。要培育并扶持一批質量符合國際標準、市場潛力大、科技含量高、出口創匯多的商品制造企業,切實提高我縣出口商品質量、總量和市場競爭力。二要充分發揮有進出口經營權企業的作用,引導農副產品加工行業進入出口行列,積極聯系有進出口業務的外地企業到我縣辦理業務。

            加快發展第三產業。按照縣委提出“旅游大開發”的發展思路,充分發揮我縣山清水秀的優勢,不斷加大旅游項目招商引資力度,著力打造我縣“生態觀光、溫泉度假、客家溯源、紅色經典”等四個旅游品牌,推動旅游經濟邁上新臺階。重點要抓好上護高爾夫球溫泉山莊、水唇湯排溫泉山莊、河田黃金坑溫泉度假村、廣福寺、瑞龍莊園二期工程等項目的建設,加快發展南萬綠色走廊、螺溪瀑布公園等項目,打造以溫泉渡假為龍頭,以綠色生態觀光為主體的旅游特色品牌。同時要抓好河口昂塘古洋樓、謝非故居;新田紅二師紀念亭;河田九廳十八井、火山嶂森林公園;水唇圍龍屋;上護燕子巖風景區、東坑尖山寺、青梅觀光園等景區的配套建設,不斷提升我縣旅游內涵。力爭2010年到我縣旅游的人數達到37萬人次以上,旅游總收入達到5.5億元以上,把旅游業培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帶動商貿流通、交通運輸、房地產開發、文化娛樂、賓館餐飲服務業、農副產品加工以及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

            二、加強“三農”工作,全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培育和發展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帶動農戶參與農業綜合開發,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創建農業大基地,推動特色經濟跨越發展。切實加強基本農田保護力度,確保糧食生產穩定增長。加強農產品生產、流通、加工各個環節的服務和引導,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和效益。加快建立和健全農業標準化體系、監測體系及質量管理體系建設,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大力實施一條魚工程,積極推廣和普及單性羅非魚養殖。推動獸醫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動物防疫網絡建設,加大動物防疫經費投入,促進全縣畜牧業健康發展。

            強化農業發展基礎。繼續加大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依法保護耕地,合理開發和利用森林資源,積極發動私營個體和群眾造林,實施沿海林分改造工程,創建林業生態縣,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繼續開展“大禹杯”競賽活動,抓好水庫、山塘、水陂、堤圍、渠道的除險加固,提高防汛抗旱救災能力,全面改善農業生產條件。重點完善縣城市防洪堤圍工程6公里重點堤段及配套設施建設,加快縣城市防洪堤圍第二期工程、寶安堤圍螺溪段及新坑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進度,抓好列入省人大議案的8宗?。ㄒ唬┬?、?。ǘ┬退畮斐U加固及一批水毀工程的修復。加強對小水電的管理和技術改造,充分發揮效益,并繼續加大小水電的開發力度。

            推進扶貧開發工作。解決部分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做好扶貧開發重點村的規劃和實施工作,力爭全面完成安居工程,大力做好勞務輸出文章,拓寬農民就業和增收渠道,不斷增加農民收入。繼續加強與對口幫扶的中山市及上級掛扶單位的聯系與溝通,爭取更大的支持。嚴格規范扶貧資金的管理和使用,確保扶貧政策落到實處。

            全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繼續實施“六個五”工程,不斷完善30個先行點建設,找準突破口,全力推進我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點加強公路沿線亂埋亂葬、亂堆亂放、亂搭亂建、垃圾雜草等的清理和公共服務場所的整治,改善公共衛生環境;著力整治污水排放,逐步實現生活污水排放暗渠化;全面推進農村戶用沼氣工程建設,保護生態資源;以縣城、圩鎮及公路為重點,加快推進示范村綠化、亮化、美化工程;廣泛發動群眾,加大籌資力度,加快新農村建設進度。

            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發展環境新跨越

            優化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抓好縣城“一心一軸一帶一環”的規劃建設,加快“一河二堤三站四橋五區六配套”和陸河大道建設步伐,加快建設市政及小區配套工程。爭取做好縣城環北路的立項、設計、征地等前期工作。盡快打通內洞至人民北路的交通要道,上馬建設縣城自來水引水工程和朝陽路供水管網鋪設工程。重點做好縣城“一通二改”規劃建設。與此同時,要盡快完善五個非中心鎮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加快河口鎮南堤開發、新田圩鎮改造、榕江源頭綜合整治、螺河寶安堤圍等項目的建設進度,按照縣委“市政大動作”的工作思路,樹立和實施經營城鎮的建設理念,堅持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堅持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標準管理的原則,加快圩鎮建設步伐。

            加強交通、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加大工作力度和資金投入,加快邊遠行政村公路的硬底化和鎮汽車客運站場的規劃建設進程,加快發展農村客運。積極向上爭取福建漳州經陸河、汕尾至廣西玉林高速公路粵東段早日動工建設。加快縣城通普寧公路的建設步伐。積極向上級申請規劃2000萬元電網建設和改造資金,促進主配網和諧發展。抓好泰峰電站續建工程及汀洋電站、吉石溪電站建設工程。

            推進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縣信息服務中心和縣信息化培訓中心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村信息體驗服務站建設,大力推廣網絡體系建設,不斷提高信息網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加大信息資源開發和利用,實現網絡互聯和信息資源共享,提高社會各行業信息化服務水平。

            四、堅持依法治稅理財,增強財政調控能力

            大力培育稅源,強化稅收征管,提高財政收入增長質量。拓寬財政收入領域,搞好土地儲備和經營,推進政府性資源和部分特許行業的管理,加大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等納入預算管理力度,切實做到預算內外資金統籌安排,增加政府可調控財力。

            不斷優化支出結構,提高財政支出效益。著力調整理財思路,加快公共財政建設步伐,服務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建設,確保事關民生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方面的支出需要。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努力解決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強化政府資金管理,特別要管好社?;鸬日?、公共性資金。加大財政監督管理力度,確保財政資金安全、高效。

            不斷推進財政改革,健全公共財政體制。繼續深化部門預算改革,抓好政府收支分類改革,逐步建立起科學規范的政府收支分類體系。深化國庫集中支付改革,按照積極穩妥的原則,不斷提高財政直接支付率,將縣直預算單位全部納入國庫集中支付。深化政府采購改革,堅持擴面與規范并重,監管與服務并重,努力擴大規模,強化監督,改進服務。

            五、深化各項改革,促進社會經濟協調發展

            深化企業改革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加快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加快完善現代企業改革。建立健全科學的考核、分配制度,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深化農村改革。以提高農民收入為目標,以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為重點,全面推進農村各項改革。鞏固和完善糧食最低收購價制度。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對被征地農民的合理補償機制和安置機制。按照依法、平等、協商、自愿、有償的原則,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規范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加快全縣“村帳鎮管”進度,使農村財務管理走上規范化軌道。

            支持地方金融體制改革。繼續推進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管理體制和產權制度的改革。加強金融監管,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加快發展保險業,規范保險市場秩序。

            建立多元化的社會保障體系。繼續完善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五大基本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地方、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制度。進一步落實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重視解決特困群眾在子女入學、醫療、住房、法律援助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強化社?;鹫骼U和監管,避免基金支付風險。推進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力促社會化管理服務率達到90%。鼓勵社會互助,發展慈善事業。

            六、統籌推進社會事業發展,構建和諧陸河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公民素質。深入開展“愛國、守法、誠信、知禮”現代公民教育,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在全社會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大力發展科技教育事業。繼續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重點抓好河口中學擴建、水唇中學遷建、陸河中學和縣職業技術學?;I建工作。加大學校危房改造和布局調整工作力度,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育整體水平。加強科技工作,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加快專業鎮建設,開發特色產品。實施人才強縣戰略,努力培養和引進各類優秀人才。

            加快發展文化、體育、衛生和廣播電視事業。重點抓好博物館、圖書館、體育館、全民健身廣場等項目的規劃和建設,不斷完善文化體育基礎設施。加大縣人民醫院、中醫院的配套建設力度,完成縣疾控中心、衛生檢驗中心業務大樓的建設及水唇、東坑兩個衛生院的重建工程,加快農村村級衛生站的建設步伐,進一步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做好廣播電視工作,進一步提高收視質量。

            加強資源和環境保護。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完善環境保護責任制度和考核制度。加大螺河環境綜合整治力度,爭取完成兩岸污水收集系統工作。推進大坪水質凈化廠和環保監測中心業務用房的建設步伐。繼續開展省、市、縣三級生態示范區創建活動。切實保護好有限的土地資源。

            加大計生、殯改工作力度。以突出抓好經常性工作為中心,以開展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為主線,進一步強化層級動態管理責任制,積極開展創建“兩無”活動,人口計劃生育率達到90%以上,確保人口與計生目標的全面完成,向進入全省二類地區工作目標邁進。進一步落實殯改責任制,嚴格執行殯改法規,提高火化率。加快推進殯儀設施建設,盡快建設河田鎮公益性公墓山先行點。

            推動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加強國防、民兵預備役和人民防空建設,深化優撫安置工作改革,做好擁軍優屬工作。加快檔案、方志、年鑒等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嚴格執行統計法,提高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和權威性。推進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和對臺工作。認真實施婦女、兒童發展綱要,保護殘疾人合法權益,支持老年人開展健康有益的活動。

            七、加快民主法制建設步伐,努力建設民主法治社會

            積極維護社會穩定。進一步加強信訪調處、督查、督辦工作,及時發現和化解社會矛盾,完善群體性事件的預警機制和調處機制。全面推進“平安和諧社區”建設。繼續保持對各類刑事犯罪的嚴打高壓態勢,堅持不懈地同“法輪功”等邪教組織作斗爭,深入開展打擊以“兩搶一盜”為重點的違法犯罪活動,綜合整治“六合彩”等賭博行為。加大普法宣傳力度,啟動“五五”普法教育。進一步落實維穩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責任制,構建群防群治網絡,增強預防、控制和發現、打擊違法犯罪的能力。

            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杜絕重特大事故發生,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加強安全生產監管隊伍建設,提高依法監管水平。在危險化學品、建筑、特種設備、交通運輸、非煤礦山、用電和公眾密集場所等方面實施專項綜合治理。搞好安全生產崗位資格和安全技能培訓。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全面建設為民、務實、高效、廉潔政府,始終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努力提高科學行政、民主行政和依法行政的水平。一是加強學習、提高素質,建設學習型政府。不斷強化政治理論和專業知識學習,推進工作學習化和學習工作化,注重學習的系統性,增強學習的實效性,教育引導廣大公務員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保持人民公仆本色,提高為民服務的本領。二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建設創新型政府。沖破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改變束縛發展的做法和規定,革除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用新的理念來促進政府決策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的提高。三是轉換職能、轉變作風,建設服務型政府。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體制創新,切實把政府職能轉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更加注重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依法行政、講求誠信。進一步推行政務公開,加大行政執法力度。搞好政府網站建設,增強決策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使政府工作更好地體現民情、民意和民智。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切實精簡會議和文件,體察民情、關注民生,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幫助基層和群眾解決實際問題上,把更多的財力和物力用在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四是廉潔自律、率先垂范,建設廉潔型政府。全面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深入開展反腐敗斗爭,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紀案件,堅決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切實加強制度建設,努力從源頭上治理腐敗。牢固樹立艱苦奮斗、勤儉創業的思想,堅決反對講排場、擺闊氣和揮霍奢侈、鋪張浪費,以廉潔的政府形象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陸河新一輪發展的宏偉藍圖鼓舞人心,催人奮進。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堅持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凝聚加快發展的強大動力,勵精圖治,開拓創新,扎實工作,乘勢而上,為實現陸河經濟社會的跨越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陸河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