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id="byqy4"><small id="byqy4"><dl id="byqy4"></dl></small></b>

    1. 陸河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

      <b id="byqy4"><small id="byqy4"><dl id="byqy4"></dl></small></b>

      1. 2006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
        • 2006-03-09 11:16
        • 來源: 陸河縣信息中心
        • 發布機構:
        • 【字體:    

         

        政 府 工 作 報告

         

        ── 200637在陸河縣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縣長    馬智華

         

        各位代表:

            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05年和“十五”期間工作回顧

            2005年是“十五”計劃的最后一年,也是我縣向“全面推進奔小康,實現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總目標邁出新步伐的關鍵一年?!笆濉逼陂g,在上級黨政及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的監督支持下,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五大、十六大精神,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凝聚力量、創新優勢、跨越發展”的總體要求,積極實施“抓工業促農業,抓旅游促商貿,抓城鎮促鄉村,抓特色促品牌”的經濟發展思路。全縣國民經濟保持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態勢,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h五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預期目標已經實現,縣四屆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十五”計劃的各項任務基本完成。

            ——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經濟結構不斷優化。預計2005年,全縣生產總值19.50億元,比上年增長16.1%;按可比價計算,比2000年增長78.0%,年均增長12.2%,實現“十五”計劃提出的預期增長目標。農業基礎地位繼續得到加強。五年來,投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資金5322萬元,除險加固水利設施一批,保持了耕地總量的占補平衡。加快了生物防火林帶和生態公益林的建設。加快了農業綜合開發步伐,扶貧龍頭企業輻射帶動能力得到加強,鞏固和擴大了水果、茶葉、優質稻等農業生產基地。陸河青梅被批準為全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糧食生產連續五年完成市下達的考評指標。2005年,糧食種植面積20.66萬畝,總產量6.39萬噸;果茶總面積達24.6萬畝,總產量2.55萬噸;水產養殖面積1.44萬畝,總產量2230噸;畜牧業總產值2.16億元。全縣農業總產值9.04億元,比上年增長6.5%,比2000年增長30.8%。工業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笆濉逼陂g,全縣新辦外資、民營等各類型工業企業185家,有力推動了工業經濟的增長。2005年工業總產值9.4億元,比上年增長40.8%,比2000年增長108.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6億元,比上年增長109.5%。旅游業發展加快。以啟動“陸河兩天游”為契機,2005年共投入3000多萬元,著力抓好旅游景點景區建設。目前已建成并向游客開放的景點有紅椎林生態公園、神象山、長梅河漂流、尖山寺風景區、瑞龍莊園等11個。旅游接待能力大大增強,旅游收入大幅增加。此外,律師、公證、信息、房地產、商貿流通、飲食服務等第三產業逐步發育健全。2005年全縣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6.8億元,同比增長17.8%,“十五”期間年均增長14.1%,成為全縣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濟結構逐步優化,三次產業結構由2000年的45.4:22.6:32.0調整至37.4:28.6:34.0。

            ——基建投入大幅增長,城鄉面貌大大改善。“十五”期間,我縣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大舉措來抓。五年來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0.6億元,年均增長19.8%,其中2005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75億元,比上年增長20.5%。交通建設方面,五年來,新(改、擴)建公路414.3公里,基本實現了村村通硬底化公路。通信建設方面,至2005年底,全縣交換機總容量6.87萬門,固定電話總數達4.47萬戶,移動電話總數達4.95萬戶。電話普及率達91.4戶/百戶,比2000年增長108.8 %?;ヂ摼W已覆蓋縣城及其他圩鎮。電力建設方面,“十五”期間投入電網建設資金6500萬元,完成了35千伏柏樹、螺溪輸變電站的建設,河口110千伏輸變電站工程及南萬、螺溪35千伏擴容輸變電工程已上馬建設,第一、二批供電農網改造全面完成。我縣“十五”農村水電電氣化建設于2005年順利通過省的達標驗收。市政建設方面,加強了規劃、管理工作,《陸河縣城總體規劃》已修編完成,縣城按照“一心一軸一帶一環”和“一河二堤三站四橋五區六配套 ”規劃加快建設,縣城防洪堤圍已完成一、二、四標段建設,環東路已建成通車??h城進一步擴容,道路綠化、路燈、護欄等建設逐步配套,縣城各項綜合服務功能基本具備。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對外開放不斷擴大。五年來,我們努力優化投資環境,積極開展全方位的招商引資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2005年,全縣外貿出口完成1364萬美元,比上年增長51.4%,比2000年增長130 %;實際利用外資1574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8.3 %。目前在建及正在征地建設的外資項目12個,投資總額4.35億元。我們積極廣泛聯絡海外僑胞、港澳臺同胞和社會各界朋友,不斷加強對外溝通與合作。期間成功舉辦了青梅節、陸河縣投資環境推介會暨“三個一批”活動,大大提高了陸河知名度。

            ——財稅收入穩定增長,商貿流通活躍。財稅部門強化征管,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實現了財政收支的平衡。2005年,財政總收入2.9億元,其中縣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939萬元,比增25.2%;財政支出2.7億元,比增13%;國稅收入完成2940萬元,比增10.4 %;地稅收入完成3717萬元,比增42.8%。財政綜合增長率在全省67個縣(市)中排名第八?!笆濉逼陂g實現縣本級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6.8%。去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0.4億元,比增11.8%;各項貸款余額3.69億元,比增11.7%。保險業在改革中繼續發展。新建和改造了一批市場。加強了市場價格監管和調控。城鄉市場商品供應充裕,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2005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05億元,比上年增長15.8%,比2000年增長76.5%,年均增長12.0%。

            ——各項改革穩步推進,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根據上級的部署,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進行了行政、財稅、教育、文化、國企、社保、金融等方面的改革,并取得了明顯成效??h、鎮機構改革全面完成,干部隊伍人事制度改革不斷深化;政府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不斷推進,取消了行政審批事項179項;財稅體制改革不斷深入,收支兩條線管理得到加強,政府采購、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步伐加快;云峰電站完成了國有資產的拍賣;農村稅費改革不斷完善,農民實現零稅賦;農村信用社、糧食流通體制改革順利完成;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改革有序推進;初步建立了人才、技術、產權、有形建筑、勞動力、土地等要素市場,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扶貧開發力度不斷加大,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我縣積極實施《陸河縣“十五”扶貧開發規劃》,推進扶貧開發工作,認真開展“大禹杯”競賽活動,堅持不懈地抓好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和扶貧龍頭企業建設,扶貧開發工作取得新進展。2005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733元,比2000年增長30.5%,年均增長5.5%。農村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的貧困人口逐年下降。農村居民居住環境改善,2004年以來共完成農村住房改造771戶。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參保率逐年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健全。2005年下半年起全縣農業戶口學生開始享受免費義務教育。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力度加大,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0%。積極實施“十項民心工程”,農村飲水困難工程建設順利推進,共解決農村5.3萬人的飲水難問題。困難群眾住房難、就醫難、行路難、子女入學難、飲水難等問題逐步得到解決。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部分農戶已跨進小康行列。

            ——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順利開展,創建了一批文明小區、文明村、文明單位和文明戶。河田中學被評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螺溪鎮榮獲“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縣交通局等四個單位分別被省、市評為“文明單位”,電信局工會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模范職工小家”稱號。教育事業不斷發展,“普九”成果不斷鞏固。高中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得到發展。河田中學通過了省一級學校和省現代化教育實驗學校的評估驗收;創辦了陸河縣職業技術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教育、教學水平逐年提高,“十五”期間高考屢創佳績。危房校舍改造步伐加快。連續二年在省、市組織的基礎教育考核中均列汕尾市第一名??萍脊ぷ鞯玫郊訌?,積極創辦科技種養示范點和開展科技下鄉活動,加大了科技培訓、示范力度。山區文化設施進一步完善,鎮級文化站相繼建成投入使用。文化事業進一步發展,《紀檢監察之歌》獲省反腐倡廉歌曲大賽金獎,山歌對唱《青梅情》獲粵贛閩桂四省客家山歌邀請賽金獎,“河田高景”獲“廣東省首屆民間藝術飄色大賽”銀獎。群眾性體育活動廣泛開展,全民健身設施不斷完善。競技體育水平不斷提高。廣播電視事業發展步伐加快,全縣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達98%以上。城鄉愛國衛生、疾病控制、衛生監督和藥品監督工作進一步加強,醫療衛生和保健服務水平不斷提高。農村醫療衛生保障明顯增強,“十五”期間共投入2000多萬元完善縣鎮醫療衛生機構。全縣117個行政村均設置了衛生室(站、所)。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全面開展,今年全縣參合農民達17.4萬人,參合率84.5%,達到了省農村合作醫療示范縣的標準??h疾控中心正加緊建設。計劃免疫、無償獻血工作順利開展。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進一步加強。2004年我縣計生工作被省“黃牌”警告,去年全縣各級真抓實干,加大工作力度,做好計生的清理清查工作,基本掃除了歷年“四術”庫存,配套了計生服務所(室)及服務設備,完善了村“一校二室三欄”硬件設施,建立了計劃生育層級動態管理責任制,綜合治理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建立了全縣人口計生信息平臺,扭轉了人口計生工作的被動局面,計劃生育率達80.25%,人口自然增長率7.24‰。我縣2005年度人口與計生工作基本達標,摘掉了“黃牌警告”帽子。全民國防教育、國防建設、民兵預備役、人民防空工作進一步加強。高標準完成了征兵任務,成功舉行了首次防空警報試鳴?!皾е鷼垺鄙钊朊裥?,殘疾人在就業脫貧、康復服務、法律援助、文化教育等方面得到支持幫助,殘疾人事業取得新進步。殯改、“雙擁”、殘疾人、救災救濟、農村社會保障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績。駐我縣解放軍、武警、消防部隊在維護社會穩定、搶險救災中作出了新貢獻。2005年,縣政府被評為“廣東省消防工作先進單位”。計劃、統計、僑務、宗教、環保、老齡、檔案、信訪等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加強,社會秩序保持穩定。不斷加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力度,堅持不懈地開展嚴打專項斗爭和重點整治工作,嚴厲打擊“兩搶一盜”、“六合彩”賭博等違法犯罪活動。五年來,刑事犯罪案件和治安案件持續下降。加大了對“法輪功”邪教組織的打擊、控制、教育力度,維護了我縣社會政治穩定。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落實了各項防范和管理措施,開展安全生產整治,避免了重大事故發生,確保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堅持從嚴治政,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切實抓好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查處了一批違法違紀案件。大力推進依法治縣工作,民主法制建設得到加強。堅持和完善向縣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縣政協通報情況制度,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監督。五年來共辦理縣人大代表議案和建議246件,市、縣政協委員提案261件,建議提案辦復率均為100%。加強與工會、共青團、婦聯和工商聯等群團組織的聯系,認真聽取他們對政府的工作意見和建議。認真貫徹執行《行政許可法》和《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全面推進縣、鎮政務公開、村務公開、廠務公開和收費公開。村民自治進一步完善。司法工作全面發展,三級人民調解網絡不斷健全,使矛盾糾紛基本消化在基層。開展了“四五”普法教育,干部群眾的法制觀念不斷增強。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強化對土地交易、建筑工程招投標的監管,從源頭上防止腐敗。認真貫徹執行《統計法》和《全國經濟普查條例》,圓滿完成了全國第一次經濟普查各項工作任務。嚴厲打擊偷稅騙稅、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等違法犯罪活動,加強信用建設,市場環境日趨優化。堅持領導接訪制度,認真做好群眾來信來訪工作,幫助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密切政府與人民群眾的聯系。

            各位代表,回顧“十五”時期的工作實踐,主要有以下五點體會值得我們認真總結和堅持,并在今后的實踐中繼續豐富和完善。第一,必須堅持高舉旗幟,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第二,必須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加快經濟發展步伐。第三,必須堅持全面謀劃、分類指導、重點推進,不斷提高綜合實力。第四,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改善人民生活。第五,必須堅持協調發展,促進社會各項事業不斷進步。

            回顧“十五”時期的工作,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縣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總量小,經濟實力仍然薄弱;人氣不旺,消費有限;發展工業、農業、旅游經濟的基礎條件還比較落后,載體建設還不完善;“三農”問題還比較突出,解決貧困面難度仍較大;財政狀況仍然緊張,財政收支平衡壓力大,縣鎮歷史債務包袱重;社會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在市政建設、土地、計生、殯改、林業等管理方面仍存在薄弱環節。對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將予以高度重視,認真采取措施加以克服和解決。

         

        “十一五”時期主要奮斗目標及任務

            根據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省委九屆七次全會和市委四屆四次全會精神,縣委提出了我縣“十一五”規劃建議。在《建議》的指導下,縣政府結合我縣實際,擬制了《陸河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

            “十一五”時期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總目標是:⑴經濟提速翻番,全縣GDP年均增長16%以上,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8:43:39;⑵城鎮優化拓展,全縣城鎮化水平達到60%;⑶基礎設施堅實,基本完善全縣輸供電網絡,基本建成比較完善的公路網體系,基本完成縣城“一河二堤三站四橋五區六配套”建設,農業、通信、信息等基礎設施跟上全省步伐;⑷社會繁榮和諧,城鄉居民思想道德、科學文化、身體素質明顯提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社會主義法制更加健全,基本形成文明法治、穩定和諧、寬容誠信的社會環境;⑸生活富裕安康,“十一五”期間,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5%以上,覆蓋全社會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確立,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健全。

            “十一五”時期我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

            一、推動產業升級,實現經濟跨越發展

            通過經濟結構調整推動產業升級,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實現全縣經濟跨越發展。一是振興工業。按照依托資源辦工業、招商引資旺工業、兩源驅動興工業、建設園區聚工業的思路,建設一批上規模的新興工業企業,促進工業總量的快速擴張。二是優化農業。進一步調整農業經濟結構,促進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培育農業品牌,健全服務體系,培育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三是提升第三產業。按照“抓旅游促商貿”的思路,以溫泉、宗教、革命文化舊址、人文資源為依托,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和配套建設,推動第三產業發展。

            二、營造發展氛圍,提高綜合競爭力

            堅持統籌規劃、適度超前的原則,優化布局,完善網絡,加強以能源、交通、市政、信息、農業等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與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基礎設施體系,不斷優化發展硬環境。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民主公正的法治環境和共謀發展的良好輿論環境。繼續抓好防災減災、治污保潔等民心工程的建設,在保護中凈化生態環境,在發展中優化生態環境,在建設中美化生態環境,打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

            三、加大統籌力度,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堅持統籌城鄉協調發展,以縣城、圩鎮建設為重點,加快城鄉經濟一體化進程,實現城鄉建設新的跨越。一是加快縣城建設。把縣城建成功能齊全、設施配套完善、人居環境良好、具有特色的區域中心。二是加快圩鎮建設。堅持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標準管理的原則,加大投入,加快完善圩鎮各項功能配套,大力發展圩鎮二、三產業,促進非農產業增收。三是加快新農村建設。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做到“五通、五改、五有、五化、五好、五達標”,改變農村面貌,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四、強化“外向帶動”戰略,做大做強內源型經濟

            積極招商引資,優化服務,不斷提高利用外資的數量、質量和水平;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爭創名優品牌,千方百計擴大外貿出口;加快民營經濟發展,促使內源型經濟上規模、上水平,促進內外源型經濟協調發展,提高綜合實力和省內外競爭力。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增強國有經濟在全縣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影響力、控制力和帶動力。

            五、加快社會各項事業發展,構建和諧陸河

            優先發展教育,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協調發展,加快高中階段教育發展步伐,積極發展學前教育和職業教育。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實施科技興貿戰略,抓好農業科技創新工程,健全科普陣地和網絡,提高全民科技素質。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調整優化文化資源配置,加大對公益性文化事業和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深入開展各類群眾文化活動,保護、繁榮和提升客家傳統文化。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公共突發事件應急體系。

            推進可持續發展工作。加強計生基礎設施建設,開展經常性工作,提高人口計生管理水平,保證人口與計生管理目標的實現,促進地區類型轉變。繼續加強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保護建設,合理保護和開發自然資源,推進綠色陸河建設。

            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全面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設,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上新水平。加強民主法制建設,推進依法治縣,堅持依法行政。推進司法改革,保證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確保社會穩定。

         

        二OO六年工作安排

            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發展的開局之年,也是我縣經濟社會實現跨越發展的重要一年??h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縣委提出的“全面推進奔小康,實現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為目標,堅持“四抓四促”經濟發展思路,按照“工業大項目,農業大基地,旅游大發展,流通大市場,市政大動作,農村大變化,管理大加強,環境大優化,發揮特色,創新品牌”的工作要求,以工業化為龍頭,以城鎮化為載體,以“兩源”經濟發展為動力,城鄉整體推進,“三大文明”協調發展,構建和諧陸河。

            2006年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縣生產總值增長16 %;工業總產值增長26%;農業總產值增長5%;縣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2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3‰ 以內。   

            為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必須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增強整體經濟實力

            繼續提高招商引資水平。一是認真落實招商引資責任制。各級各部門要明確職責,密切配合,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二是優化投資環境。切實保護外商的合法權益,全面兌現鼓勵外商投資的優惠政策。高起點做好河口、城東、城南、水唇、新田等工業園區的規劃和配套建設。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有關產業轉移園區工作部署,以河口、城東兩個園區作為產業轉移園區規劃建設的主園區,積極引導企業轉移我縣置業發展。三是創新招商方式。緊緊抓住珠三角地區產業轉移和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機遇,瞄準外商投資方向和熱點,多種形式發展外資、民營等工業項目,重點引進科技含量高、對本縣財稅貢獻率高的項目。

            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加大對民營經濟的財稅金融支持力度,著力解決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突出問題,扶持壯大民營企業。力促民營經濟成為我縣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推動經濟發展的生力軍。

            繼續擴大外貿出口。一是充分發揮我縣對外經濟發展總公司等四家有進出口經營權企業的作用,積極引導農副產品加工行業進入出口行列。二是通過外引內聯,聯系有出口業務的外地企業在陸河出口產品。三是轉化“三來一補”企業為獨資企業或合作外資企業,提高其對本縣財政的貢獻率。

            加快發展以旅游業為重點的第三產業。認真組織實施全縣旅游總體規劃,加快開發以生態、溫泉、宗教、革命文化舊址、客家文化等為重點的旅游資源,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和配套建設。通過旅游業的發展壯大,不斷推進我縣第三產業發展。

            二、加強三農工作,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組織完成全縣農業發展整體規劃。繼續抓好“四帶”、“六基地”建設,大力開發優化農業生產基地,加快特色農業發展步伐。發揮區域優勢,發展“一鎮一品”、“一村一業”和“一地一特色”。繼續調整淡水漁業品種結構,大力發展節糧型畜牧養殖,抓好畜禽品種改良和動物防疫工作,促進全縣畜牧業健康發展。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圍繞抓好“五基礎”工作,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基礎條件。一是抓好以水利為重點的農田基本設施建設。今年重點抓好縣城防洪堤圍建設,抓好8宗小型水庫的除險加固和78宗小型農田水利工程。二是依法保護耕地。嚴格土地執法,確?;巨r田數量不減少、用途不改變。三是抓好以植樹造林為重點的生態環境建設。完成全縣林地整體規劃,推進科技興林和林業產業化。

            加快扶貧開發工作步伐。繼續推進“十百千萬”干部下基層駐農村工作。加大籌資力度,繼續實施農村安居工程。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積極培育扶持壯大農業龍頭企業,提高輻射帶動農戶能力。發揮勞務人才服務中心的職能作用,做好農村勞動力的培訓和轉移就業工作,不斷提高勞務輸出水平。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切實減輕農民負擔。繼續加強與對口幫扶的中山市及上級掛扶單位的聯系溝通,嚴格管理和使用扶貧資金,確保扶貧政策落到實處。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快中心鎮發展,做好新農村建設的規劃編制。全面啟動以“六個五”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今年重點完成28個試點村的建設任務。加強宣傳引導工作,努力形成人人關心、支持、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良好氛圍。

            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發展硬環境

            優化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嚴格實施《陸河縣城總體規劃》,規范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和審批程序。樹立“經營城鎮”理念,引導社會資金參與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領域建設。重點抓好縣城四十米大道開發、朝陽路改造、縣城南大門三角地規劃建設。繼續實施縣城“一場二改三包裝,四綠五通滿城亮”工程。加快做好環城北路的前期工作。加快螺河整治步伐,建設“一河二堤三站四橋五區六配套”工程。實施一河兩岸修建性規劃和小區開發配套工程。

            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抓好水唇至普寧黃砂公路、新田至吉溪公路、縣城黃金坑至南告水庫段公路建設。爭取上馬建設上護樟河經蘇坑至河口公路、水唇至揭西下砂公路、上護經護西至南萬公路。繼續加快村道公路硬底化建設,盡快做好溪東戰備倉庫的立項、征地等前期工作。加快建設水唇、新田汽車客運站。完成陸河公路養護中心建設。進一步規范交通運輸市場管理,優化交通服務環境。

            加強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抓好110KV河口輸變電工程建設,完成35KV南萬輸變電工程和螺溪35KV擴容工程建設任務。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理順供電關系,加強電網管理,確保供電安全。

            推進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做好縣信息中心、縣信息化培訓中心、鎮信息服務站、村信息服務點的建設。開展大規模信息應用技術培訓,提高計算機應用知識的普及程度。

            四、堅持依法治稅理財,增強財政調控能力

            積極培育地方稅源,增加財政收入。積極發展第三產業和個體私營經濟,培育經濟發展和財源的新增長點。著力加強政府資源管理,對部分特許行業要逐步實行有償使用。進一步加強土地市場的增值稅和土地收益的管理,防止稅收流失,增加財政收入。繼續加大對財政周轉金的追收力度。

            完善財政管理,優化支出結構。進一步完善財政支出的約束機制,按照保重點、壓一般的原則,調整優化支出結構。統籌安排資金解決關系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支持關系全縣經濟結構、技術進步和對全縣經濟具有明顯拉動作用的重點項目建設。充分發揮財政的調控作用,加強對各種專項資金的管理和重點工程項目的財務監督、跟蹤檢查,進一步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的安全性、規范性和有效性。

            推進財政管理制度創新,健全公共財政體制。繼續深化各項財稅改革,加快完善建立公共財政體系建設。加大部門預算改革力度,大力推進國庫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購制度。認真貫徹落實《政府采購法》,促進政府采購工作規范化。

            五、深化各項改革,加強各項管理

            深化企業改革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加快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加快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健全科學的考核、分配制度,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深化農村改革。以提高農民收入為目標,以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為重點,全面推進農村各項改革。鞏固和完善糧食最低收購價制度。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對被征地農民的合理補償機制和安置機制。按照依法、平等、協商、自愿、有償的原則,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規范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

            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加快發展技術、土地、勞動力等要素市場。繼續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深入開展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食品、藥品、農資等違法犯罪活動,大力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支持地方金融體制改革。按照“明晰產權關系、強化約束機制、增強服務功能、國家適當支持、地方政府負責”的總體要求,推進農村信用社管理體制和產權制度的改革。加強金融監管,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加快發展保險業,規范保險市場秩序。

            建立多元化的社會保障體系。繼續完善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五大基本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地方補充養老保險和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制度。進一步落實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重視解決特困群眾在子女入學、醫療、住房、法律援助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強化社?;鹫骼U和監管,避免基金支付風險,積極探索基金保值的途徑和辦法。鼓勵社會互助、發展慈善事業。

            六、統籌推進社會事業發展,構建和諧陸河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公民素質。深入開展“愛國、守法、誠信、知禮”現代公民教育,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引導群眾學習文化、崇尚科學、破除迷信、移風易俗,深入推進“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在全社會大力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大力發展科技教育事業。繼續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以“創優校、當優師、育優才”為目標,堅持“四新五抓六突破,三年二教一跨越”的工作思路,不斷鞏固“普九”成果。重點抓好河口中學擴建、水唇中學遷建、陸河中學和縣職業技術學?;I建工作。加大學校危房改造和布局調整工作力度,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強化教師隊伍管理,提高辦學整體水平。加強科技工作,提升科技創新服務水平和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開發旅游型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組織科技項目申報,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實施人才強縣戰略,努力培養和引進各類優秀人才。

            加快發展文化、體育、衛生和廣播電視事業。加大文化市場綜合治理力度,規范文化市場建設。加強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縣疾病控制中心、縣人民醫院傳染病區、120急救中心建設。深化衛生體制改革,推進疾病信息網絡體系、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醫療救治體系建設,提高城鄉公共衛生保障水平。做好廣播電視工作,進一步提高收視質量。

            加強資源和環境保護工作。強化環保法規和環保責任制落實。突出抓好防治水污染和大氣污染,完成縣環保監測中心樓建設和全縣環保規劃編制工作,推進縣城污水處理廠建設和螺河環境綜合整治。繼續開展省、市、縣三級生態示范區創建,合理保護和開發自然資源。加強建設項目環保管理,嚴格執行《廣東省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和建設項目“三同時”制度,控制新污染的產生。加強環保法制宣傳,提高全民環保意識。

            加大計生、殯改工作力度。以突出抓好經常性工作為中心,以開展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為主線,進一步強化層級動態管理責任制,加大工作力度,確保人口與計生目標的全面完成,向進入全省二類地區工作目標邁進。深入推進殯葬改革工作。進一步落實責任制,嚴格執行殯改法規,提高火化率。加快推進殯儀設施建設,盡快建設河田鎮公益性公墓山先行點,加快全縣殯改工作步伐。

            推動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繼續做好關心和支持婦女、兒童工作,認真實施婦女兒童發展綱要。加強老齡、殘疾人等工作。深化優撫安置工作改革,做好擁軍優屬工作。加快檔案、方志、年鑒等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推進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和對臺工作。加強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和人民防空建設。

            七、加快民主法制建設步伐,努力建設民主法治社會

            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充分發揮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社會矛盾化解機制。認真執行《信訪條例》,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建立領導定期接訪制度。重點檢查和督辦信訪突出問題。嚴密防范和嚴厲打擊敵對勢力和“法輪功”等邪教組織的破壞活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完善城鄉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堅決打擊以“兩搶一盜”為重點的違法犯罪活動。加強公、檢、法、司等部門及各級綜合治理隊伍的建設與管理,提高整體素質。發揮群防群治作用,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

            加強安全生產工作。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大安全生產執法力度。增加對安全設施的投入。深化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做好消防工作。嚴格安全生產許可制度,強化日常監管,排查整改事故隱患,建立健全防范化解重特大安全事故機制,確保安全生產形勢穩定。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全面加強政府行政能力建設,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一是自覺接受監督。堅持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和向人民政協通報情況制度。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自覺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高度重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建議、提案辦理工作,辦好人大議案。認真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意見。進一步推行政務公開,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二是努力建設廉潔務實高效政府。深化行政體制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在搞好經濟調節、加強市場監管的同時,更加注重履行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建立完善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堅持察實情、辦實事、求實效。嚴格執行統計法,提高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和權威性。切實搞好全國第二次農業普查和1%人口抽樣調查工作。三是努力建設法治政府。全面貫徹落實《公務員法》,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規范行為,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須賠償、違法要追究。深入貫徹《行政許可法》,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簡化和規范行政許可程序,強化對許可行為的監督。四是努力建設人民滿意政府。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做到懷為民之心,行利民之事,努力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堅定、依法行政、團結實干、作風嚴謹、廉潔為民的公務員隊伍,不斷開創政府工作新局面。

            各位代表,同志們,做好今年各項工作,任務繁重,意義重大。讓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求真務實,開拓創新,扎實工作,創造出新的更大的成績,為實現我縣經濟社會的跨越發展而努力奮斗!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陸河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